中俄在21世纪碰撞出新火花
新华网上海4月20日电(记者孙丽萍 房宁 耿锐斌)一批俄罗斯古董珠宝本月将在“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会”上亮相。而这一展览也特别选在上海最具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俄罗斯文化至今令中国人感到亲切,包括那些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展览主办方、VNU亚洲展览集团董事总经理仲刚说。
而就在一个月之前,来自上海的舞剧——杂技芭蕾《天鹅湖》在“天鹅湖”的故乡俄罗斯成功举行了全球商业首演。精明的俄罗斯演出商当即决定,签约代理这部上海舞剧在欧洲的数十场巡回演出。
眼下,随着中国“俄罗斯年”活动陆续启动,中国媒体正在热烈地讨论如何推动中俄交流,为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注入新鲜创意和内容。
在17日开幕的上海“圣彼得堡周”上,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280多名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厨师和乐手在黄浦江畔全方位地呈现了一段中国人久违的“涅瓦河畔风情”。
“圣彼得堡周”的开幕演出以在中国脍炙人口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作为压轴节目。“夜色多么好,心情多爽朗,在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伴随着俄罗斯功勋演员盖那吉·巴伊可深情的咏唱,容纳近两千人的上海大剧院内响起了观众忘情的唱和。
圣彼得堡市立法委员斯维特兰娜·涅斯特洛娃惊奇地发现,一些上海的干部竟能随口用俄语唱出《喀秋莎》、《三套车》。“歌声一下就把本是陌生人之间的感情拉近了。”
“俄罗斯情结,已经深深烙在中国几代人身上。”上海社科院俄罗斯研究室副主任丁佩华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照搬苏联模式。尤其是苏联文艺,为当时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注入了大量精神养料。
丁佩华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才逐渐从苏联模式中脱离出来。
但统计显示,俄罗斯文化仍在中国从海外引进的文化内容中占有重要一席。从1999年到2002年,俄罗斯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中俄间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强。
“温故知新”,也许可以用来形容中俄之间新的关系。半个世纪前,中国人跟随“苏联老大哥”,虔诚地学习其经验。而今天的俄罗斯与中国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轨道上前行,彼此正在重新认识,也在碰撞出新的火花。
俄罗斯高僧林奇诺夫近日在上海参加“世界佛教论坛”时,乘坐着时速高达431公里的磁悬浮列车,在摩天大厦林立的浦东飞驰。他说,这让他感受到上海经济发展的速度。
“对于圣彼得堡人来说,上海简直是一座未来城,极富现代化。”涅斯特洛娃认为,俄罗斯人印象里的中国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首次来上海的“泽尼塔”少年足球队队员尼基塔·科里亚耶夫说,在美国NBA效力的篮球明星姚明,是他最喜爱的体育明星之一。“YAO,是很棒的中锋!”
涅斯特洛娃对于让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继续传承中俄友谊很有信心。她说,在她所在的地区就有10所学校的数千名中学生在学习汉语。
她说:“促进两国年轻人的交流必须从扫除语言障碍开始。圣彼得堡市从在中学开设汉语教学课程入手,切实加深中俄人民之间的感情。”(完)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4月20日 14: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