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中的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上)
一 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2010年,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加快新疆与其他省区和周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努力把新疆打造成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加大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力度,在喀什和霍尔果斯各设立一个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经济开发区;新设一批铁路、航空和公路口岸,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支持新疆产品出口,鼓励资源类产品进口加工,支持新疆企业“走出去”。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重大机遇。2011年,新疆进出口总额为22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2%,比全国22.5%的平均增幅高出10个百分点。其中,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额为169.84亿美元,对中亚五国出口额为124.93亿美元,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占新疆外贸总额的75%。
(二)地缘优势突出,有利于双方经贸合作的发展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5600公里,分别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是中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这种与多国接壤的独特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决定了新疆对外贸易主要以跨境贸易为主。
目前,新疆共有28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一类陆路口岸15个,航空口岸2个;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11个。由于同一民族跨境而居、语言相同、文化背景及生活习性相近,新疆与周边国家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近年来,新疆积极贯彻执行“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接壤这一独特的地缘优势,对外贸易取得可喜成绩。
(三)中亚五国对新疆制成品存在诸多需求
受原苏联国民经济区域布局的影响,中亚五国轻工业产品严重匮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中亚五国对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进口产品也逐渐由生活消费品向机电产品和建筑材料等方面扩展。与之相比,2011年,新疆出口机电产品3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新疆具有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尤其电子、轻工、纺织服装、日用品生产以及家电、机电、信息、建筑材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这些产业正是中亚五国及其辐射地区最薄弱的产业。可见,双方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在经贸方面,中亚五国是新疆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而中亚五国的能源、矿产和原材料则是新疆资源和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选择。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四)中国和中亚五国都有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
一方面,中亚五国自然资源丰富,冶金和畜牧业较发达,属于资源生产和输出型国家。近年来,中亚五国坚持“资源立国”战略,以扩大资源类产品的出口带动本国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资源类产品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2011年,新疆自中亚五国进口额为44.91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为钢材、原油、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废旧金属、非金属矿石、金属矿石、木材、畜产品、铁矿砂及其精矿、废钢、钢材和机械配件等。由于运距短、产品价格较低,因此,从中亚五国进口资源类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战略家和企业家所看好,其进口额逐年增长。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 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