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经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概况:俄罗斯远东地区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制约因素与前景(下)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41作者:刘艳萍(作者系延边大学俄罗斯远东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文章来源: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 2013-05-28
俄罗斯远东地区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制约因素与前景(下)

  三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未来合作

  实践证明,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且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已经超过了欧盟和北美经济区,而地区经济实力增强的主要方式是区域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在发展与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关系的同时,还努力深化区域合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打开通往亚太的出海口,以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的推动下,一项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的投入300亿美元的图们江区域开发方案正式出台。该方案是以图们江地区为中心,实现该地区陆港区一体化,目的是加强邻国间的经济合作,构建图们江区域经济共同体。然而,这项最早开展的多国经济合作计划20年来进展缓慢,起色不大,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与俄罗斯和朝鲜对合作前景的思想顾虑和行动滞后不无关系。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如今俄罗斯意欲深度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可谓是良好的契机,特别是2012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以及普京总统上任后成立远东发展部的举措,都强烈地发出俄罗斯积极加入图们江区域开发的信号。那么,中国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是什么?或者说,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未来合作的主要领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能源等资源合作

  俄罗斯素有“世界加油站”之称,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出现增长的势头,急需大量的油气和电力资源。因此,能源是中俄投资方案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而且近年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标志就是“石油换贷款”协议。该协议内容是,2011~2030年,俄罗斯每年向中国提供1500万吨石油,总计3亿吨石油,而中国则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为此,从2009年4月27日开始修建中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它起自俄罗斯阿穆尔州斯科沃罗季诺石油分输站,由中国黑龙江省漠河县入境,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终点为大庆。管道全长999.04公里,其中,俄境内72公里,中国境内927.04公里,至2010年9月27日竣工 。同年,俄罗斯向中国输油1500万吨,中国相应投入前期资金,中俄能源合作开端良好。对中国而言,中俄输油管道的运营有利于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对俄罗斯来说,则有利于石油出口的多元化,进一步拓展亚太地区的石油市场。

  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过去,尽管中国与俄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在燃料、矿物原料、金属和林产品等资源领域的合作远远强于日本和韩国,但是在萨哈林天然气开发合作上仍存瓶颈,且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萨哈林州与中国的外贸额只占俄罗斯远东地区外贸额的9.4%,而与日本为46.1%,与韩国为34.6% 。今后,中国将加大与萨哈林州的油气合作,如“萨哈林-3号”项目。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表示,目前,中俄两国已对天然气合作问题达成框架协议,俄罗斯计划每年向中国销售不超过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此外,中国向俄罗斯远东地区投入17亿美元,用于木材加工,俄罗斯则向中国黑河地区出口价值为4150万美元的电力。此外,中国计划向俄罗斯投资的项目有哈巴罗夫斯克纸浆厂、农业开发等,而俄罗斯计划向中国投资的项目有连云港核电站、佳木斯市钛制品生产等。中俄两国在能源等资源合作方面前景广阔。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实现区域内部资源的充分流动、保障各国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们江开发方案难以快速推进,主要源于该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陈旧和滞后,这极大束缚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深度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建立能够辐射东北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然而,东北亚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地理位置 以及东北亚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都制约其成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发达的地区 。尽管如此,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中国的财力、物力与市场潜力以及韩国与日本的资金和科技创新能力、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等资源优势,构建陆港空一体化的便捷而畅达的交通运输网。2012年4月,“一眼望三国”的吉林省珲春市被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珲春为起点的多条环日本海国际航线业已建设,它包括珲春―罗津(朝)―釜山(韩)定期集装箱航线;珲春―扎鲁比诺(俄)―束草(韩)陆海客货运航线;珲春―波谢特(俄)―秋天(日)不定期集装箱航线;珲春―扎鲁比诺―新??(日)散装航线;珲春―扎鲁比诺―束草―新??国际航线。而俄罗斯为迎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也投入3.3亿美元用于公路建设,着力把符拉迪沃斯托克打造为现代化的区域国际合作中心。今后要做的不仅是保证这些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畅通和随时更新,还要提高联运和通关能力,在边境口岸设立大型的物流中心和服务中心,这就需要该区域各国的通力合作。

  (三)自贸区、经济特区和合作园区的综合开发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最为现实的形式,它在成员国内部实行统一关税和自由贸易,而对外则实行非统一关税和不同的贸易政策,从而使进口国避免因单边降低壁垒而蒙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的损失。同时,已经实行比较自由的贸易体制或愿意放开贸易政策的成员国将不再受自贸区的制约,因此,自贸区的经济效应更为灵活。中俄两国有必要创立一个面向亚太地区,集自贸区、经济特区和合作园区等综合开发与利用的新的一体化经济模式,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增长。这种一体化经济模式从两国边界处至中心城市包括三个层次,即在中国的哈尔滨、沈阳、长春和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等地建立自贸区;在黑河、绥芬河和纳霍德卡、萨哈林等中俄原有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再设立珲春和乌苏里斯克、楚科奇、堪察加等为新经济特区;在东宁、满洲里和斯拉夫扬卡、克拉斯基诺等两国交界处建立互市贸易区和合作园区。这样,可以打破两国间规模小、层次低的传统边贸格局,形成生产、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的集约化贸易,这也有利于吸引大企业投资。

  (四)土地与人力资源合作开发

  俄罗斯远东地区土地辽阔而劳动力资源短缺,许多土地特别是北部土地开发滞缓,中国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较少,失业人数较多,中俄两国在土地与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2012年年初,俄罗斯媒体援引经济发展部的消息称,俄罗斯打算乘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之东风宣布向亚太国家长期租赁位于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等地的闲置农业用地,来种植大豆、大米及其他粮食作物,目的是吸引外资,扩大远东地区的粮食生产 。预计租地总面积为15万~20万公顷,每公顷租价50卢布,租期50年以上,可换回数百亿美元资金。如果这项提议能够付诸实施,对中国不啻是一个机遇,可以借此向俄罗斯远东地区输出大量劳动力。然而,这也同样引起越南、新加坡、泰国、日本和朝鲜等亚太国家的浓厚兴趣,这就涉及劳动力竞争的问题。其实,近20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流失最多的是科学技术人员,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条件下,远东地区急需大量的技术熟练工人,如果中国工人不努力提高精神素养和娴熟的技术,那么中俄劳动力合作也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

  除上述合作领域外,中俄两国在旅游、科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还有待扩大,特别是针对目前中俄边境旅游线路单一、景点不多、卫生条件差、导游素质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应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旅游特区并逐步向其他省区辐射。不管何种领域和何种层面上的合作,中俄双方都应按照诚实互信和互利共赢的原则扎实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合作,从而使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 20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