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外交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地区的战略平衡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44作者:王仲春文章来源:《新远见》2006年第9期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国家的先后独立使中亚地区成为冷战结束后新出现的一个地缘政治空间,世界各主要政治力量纷纷进入这一地区,利益和力量的交汇、碰撞和角逐使中亚地区的战略形势动荡而复杂。促进该地区各主要战略力量形成相对均势.才能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一、美国利用“反恐”战争正在中亚地区获取战略优势 

  “9·11”事件之前.以俄罗斯为核心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和由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维护中亚安全与稳定的基本安全机制,并得到中亚国家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参加。美国及北约虽竭力向中亚地区渗透但始终没有形成质的突破。这一期间,俄美 中三大国在中亚形成了脆弱的力量平衡。

  俄美中三国在中亚分别拥有自己的立足基础和主导领域。其中.俄罗斯的影响主要在军事政治领域,美国主要在能源投资领域,而中国则通过商品贸易在中亚扎下了根。应该说,维护这种平衡是有利于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的。

  “9·11”事件之后美国利用“反恐“战争这一战略机遇取得到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权,进一步加深了与中亚国家的军事与政治关系,使得中亚地区的战略格局迅速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导致这一战略格局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美国以反恐为由实现了在中亚部署军队,而且 中俄都认为美国在中亚打击“塔利班”力量对他们有利;第二,美国是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中俄目前都没有能力阻止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也不想因此损害与美国的关系并与之发生冲突;第三,对于中亚国家而言,由俄罗斯主导中亚事务对其国家利益并不是最为有利的,利用美国力量来平衡俄罗斯,在几种战略力量的相互作用中,中亚国家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获得其国家利益。

  分析中俄美三国的战略利益,既有利益的重合,也有利益时冲突。一方面,中、俄都没有能为完全阻止美国势为的进人,另一方面,美国想完全 控制该地区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全排除任何一方是不现实的。 

  二、中美俄三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既有重合又有冲突 

  1、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十分清晰和明确:

  ——抑制“东突‘’分裂势力,阻止恐怖势力向中国发展;

  ——维持中国战略后方的稳定;

  ——争取中亚成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渠道之一;

  ——与区域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为本国的资本与商品寻找市场。

  2、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主要有:

  ——维持与中亚国家间的特殊关系,包括在政治、经济、国防、文化、语言等各个方面;

  ——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走私贩毒对俄罗斯的威胁:

  ——维持在中亚能源开发和能源输出领域的特殊地位。

  3、美国在中亚的利益主要表现在:

  ——反恐;

  ——控制中亚里海能源;

  ——对中.俄形成地缘战略包围之势;

  ——在中亚国家推进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也是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析中俄美三国的战略利益,既有利益的重合,也有利益的冲突。一方面,中、俄都没有能力完全阻止美国势力的进入,另一方面美国想完全控制该地区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全排除任何一方是不现实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美国在中亚地区获得战略优势以来.地区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美国对中亚国家内政的干涉导致了中亚国家国内政局不稳。这说明,地区战略平衡打破,尤其由美国来主导地区事务对地区国家是不利的。

  从上海“五国机制”的形成到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地区国家对维护地区安全时客观需要。该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其职能己经从原有的增强过境地区互信,发展到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恶势力”。 

  三、恢复和促进中亚地区的战略均衡具有客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阿窝汗战争已经结束。当初美军进入中亚地区的理由是阿富汗“反恐“战争,现在阿,汗战争已结束多年.塔利班和基地恐怖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基本上处于地下活动。从阿宫汗人民对待总统选举的态度来看,大部分阿富汗人对现状是肯定的。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塔利班”及“基地”组织在阿宫汗已经失去了普迫的民意基础。这种形势的变化使得美国在中亚继续驻军的必要性受到了质疑。

  第二,美国向中亚地区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受到了挫折。中亚国家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总统集权式的政权体制,其领导人都是苏联时期的共产党领导人,这与西方民主价值观的要求相差甚远。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对中亚国家进行经济与军事援助的同时, 不断对中亚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进行西方式的民主改造。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之后,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虽然在总统选举中失败,但却通过民间运动夺取了政权.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安吉延发生了骚乱,乌政府迅速对其进行了镇压,由此导致了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强烈批评。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使中亚国家看到了英元背后的潜在危险性,促使他们希翅俄、中介入以平衡美国及西方势力的影响。

  第三、地区经济合作的迫切性日益增加。中亚国家独立后,中亚国家与原苏联其他共和国几十年内形成的经济联系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中断,这对中亚各国经济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导致了中亚各国经济连年大幅度下滑。近年来,虽然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趋势,但真正走出困境还有待时日。中亚国家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上的困境是政局不稳定的根本性原因。然而,受经济及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中亚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经贸合作墓本上集中在能源开发及运输领域。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全球化的挑战。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却与周边国家有粉加强经济合作的现实可能性。俄罗斯与中亚有肴天然的经济联系,而中国则是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并且经济与中亚国家有粉很强的互补性。这为上海合作组织从安全领域向经济领域扩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阿富汗战争之后,对中亚国家而言,恐怖主义的威胁实际上经下已降到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这就需要上海合作组织及时转变合作的重点。 

  四、上海合作组织应该而且可以在促进地区战略稳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从上海“五国机制”的形成到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地区国家对维护地区安全的客观需要,该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其职能已经从原有的增强边境地区互信,发展到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恶势力”。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 宗旨是: 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由于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影响力逐步扩大,并对周边有关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从2004年开始,上海合作组织启动了观察员机制,蒙古随即获得观察员资格。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第五次元首会晤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 朗、印度观察员地位。上海合作组织已为该地区重要的多边安全组织。

  阿富汗战争之后对中亚国家而言,恐怖主义的威胁实际上已经下降到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这就摇要上海合作组织及时转变合作的重点。通过积极加强地区政治和经济合作,增加该组织对成员国的吸引力,以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上海合作组织力量的增长必将对推动地区战略格局的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加强政治领域的合作。中亚国家与中、俄都坚持互不干涉内政的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希望独立地处理本国内部事务,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不管是俄罗斯、中国还是中亚国家都在民主、人 权等方面面临着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压力。以地区组织的形式对涉及地区国家的有关政治及安全问题发表观点,既增加了说话的份量,也有利于其成员国减轻可能面临的国际压力。2005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发生骚乱之后,中、俄及中亚其它国家对乌的支持对于乌解决国内危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8月,上海合作组织发表声明要求美国从中亚地区撤军,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有意愿和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地区的政治、及安全事务。

  第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上海合作组织以中亚地区为依托要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 必须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对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而言,发展经济是各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进一步巩固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动力。考虑到地区国家在经济能力上的巨大差异,上海合作组织在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时应当遵守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如可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家之间首先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然后逐步扩大到整个区域。地区国家也可在某些共同关心的领域,如能源和交通领域首先取得突破。

  第三,加强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间的合作。俄罗斯认为中亚地区是其后院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其影响中亚地区事务的一个重要途径 和手段。在独联体一体化陷入困境的情况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却越来越具有活力,表明了相关国家对该组织作用的认可。但该组织并没有包括所有的中亚国家,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由于俄罗斯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中有普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使得两大组织之间在安全领域内的合作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能性。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长博尔久扎表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与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许多相同的任务。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希望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特别是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势力、非法移民和毒品犯 罪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并联手遏制北约不断向中亚地区扩大影响的势头。两大组织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必将对地区战略平衡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文为作者2005年11月12日,加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的“中国与世界: 实力、角色及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作者简介:王仲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来源:《新远见》200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