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反恐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46作者:蒋新卫文章来源:《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地区由原苏联的组成部分变成国际社会新的地缘政治空间, 这使得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功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地缘变化自然带来新的争夺, 中亚地区交织着世界大国, 各大政治力量以及地区各国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中亚地区由苏联时期地缘政治上被边缘化的地区转变为一个战略利益的角逐场, 使该地区朝向“ 欧亚大陆心脏地带”演变。由于中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 因此, 在中亚展开的激烈地缘政治利益争夺必然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密切相关, 如果中国不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 那么中国西部的地缘政治将朝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也必将受到影响。

  如何对该地区施加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面对的一个挑战。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我国构建稳定的中亚地缘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 从这一意义上说, 该组织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中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地缘政治是政治行为体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利用来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 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相互竞争与协调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空间关系,“ 可以看出地缘政治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宏观视野下通过对地理空间的控制, 谋取霸权或国际关系主动权; 二是中观战略下通过建立地域安全体系 ,如建立势力范围、缓冲地带等, 或作出均势格局安排, 谋求有利于自身安全的地缘环境; 三是国家利益层面通过对资源、贸易、市场、运输线、领土、海洋等关键地理要素的占有或控制, 既加强国际政治权力, 又获得现实利益, 增强国力。在国际社会中, 行为体之间的竞争和协调关系围绕这些层面展开。

   一、从世界格局转变的宏观视野来看, 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中国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进程

  当前世界格局还处在变化调整之中, 多极格局仍未定型。在这一过程中,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各主要力量都围绕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形成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对话的关系。“从地缘政治学的眼光来看,国家间政治总体上可以表现为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一个过程是由于国际力量发展的不均衡而引起的大国力量的聚合与发散过程, 一般情况下也可被称为是称霸过程。而另一个过程乃是对于大国称霸过程的合纵联横式的抵制消解过程。这两个方向相反的地缘政治过程有时也被称作‘标准地缘政治过程’与‘替代地缘政治过程’ 。这两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极力量扩张与多极化趋势的竞争, 这种力量的竞争在中亚的地缘争夺中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中国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进程。从地缘上讲, 欧亚大陆上的欧盟、俄罗斯、中国是世界多极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而中亚则位于联系三者的“ 中心” 位置, 即所谓的“ 大陆心脏地带” ,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 该地区的政治走向与经济发展对中国、俄罗斯、欧洲都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这一重要的地理板块基础上形成的“ 上海合作组织”无疑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中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首先, 上海合作组织为中亚的地缘政治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地缘支撑。在该组织中有中俄两个地缘政治关系密切的大国, 因而, 在中亚形成了新的美俄中“ 大三角” 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 由于相邻的地缘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横跨欧亚的区域组织对阻遏冷战后美国单极力量在全球的急剧扩张有重要作用, 中俄及中亚国家共同营造的和睦的跨越欧亚的区域组织为世界多极格局在欧亚大陆的发展提供了地缘上的支撑。其次, 上海合作组织反映出多极化世界格局演变的时代特征, 从长远看该组织具有承载着推动多极化使命的功能。上海合作组织的进程最早起始于19 8 9 年中苏关于裁减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保持边境安宁的谈判。正是由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刻演变, 国际上“ 一极” 与“ 多极” 力量的复杂博弈,使得中俄的边境谈判由双边走向多边, 由双边的会晤机制走向多边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叶利钦曾经说到: “ 中国一直支持我们多元化世界的构想, 不仅如此, 近年来的俄中对话是暂时为数不多的一个真正的推动力” 。 1 9 9 7 年, 中俄还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倡导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开辟了大国间以正式外交文件倡导多极化与建立新秩序的先河。2 0 0 5 年7 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 两国首脑又签署了《中俄关于21 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从中不难理解中俄作为多极化格局的倡导者, 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对于多极化新秩序的形成所具有的建设性意义。

  二、从中观视野来看, 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合作建立区域安全体系, 构建睦邻友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于国际地位的改善与提高,都与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密切相关。在世界地缘政治激烈竟争的格局下, 中国目前的战略空间面临西方大国的严峻挑战。在东部沿太平洋地区,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东亚地缘政治结构决定了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和潜在的威胁是多元的” 。

  美国通过对美日安保条约的重新定义, 加强了美日安全合作, ‘旧本由冷战时代的‘共产主义防波堤’变成了美军推进世界战略的据点” , 囚美日合作的强化、台湾局势的恶化以及南部海域的争端, 这些都给我国和平发展带来了巨大“ 战略压力” , 相对于东部海疆的地缘前沿, 西部的地缘空间已成为中国的战略后方。然而西部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正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加紧对中亚地区的渗透,试图通过控制中亚达到牵制俄罗斯东山再起, 又有效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使中亚的地缘政治发展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由于中亚自身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大国竞争, 现阶段美国尚没有全面掌握中亚地缘政治主动, 这为中国积极寻求中亚的多边合作,共建区域安全体系提供了机遇, 因而, 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对于提升中国在地区层面的大国地位有重要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在构建中亚安全体系上面临挑战也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在中亚安全合作中主要存在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和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三个组织, 这三个组织的共同利益在于反对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但同时又存在着地缘政治的竞争。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在构建中亚安全体系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具有难以被取代的优势。

  首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所面临的共同的安全间题要求它们彼此间必须紧密协作。冷战结束后, 支配世界地缘政治局势的二元结构瓦解,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跨国毒品武器走私活动开始猖撅。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恐怖主义的危害, 如中国新疆“ 东突” 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的车臣恐怖主义势力,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 伊斯兰复兴党” 、“ 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 和“ 伊扎布特”等恐怖极端势力等。“ 三股势力”兴风作浪, 在中亚以及周边地区形成了恐怖的“ 双月”带: 车臣—中亚—阿富汗; 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它们直接威胁着这一地带相关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与民族和睦, 影响着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打击“ 三股势力” 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奏效, 只有受害国联合起来, 共同行动,才可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而,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的反恐合作中, 各国有着较为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战略契合点, 也构成了各国合作的主要支柱。其次,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合作有着相邻的地缘优势。“ 权力与其到权力中心区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 一个国家的实力以本国领土为源头向外界传播,这种力量在本国领土上最为强大,对外扩散时强度递减, 离国内基地距离越远, 力量变的越弱”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对中亚的地缘主动权不得不受到超长距离所带来的物质、技术、成本、时效等方面的制约。而中国对中亚的积极影响则有巨大的永久性的地缘优势, 即使在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都很落后的古代, 我国人民和中亚的各族人民就已有了悠久的历史交往,共同创造了“ 丝绸之路” 的人类文明。今天, 新欧亚大陆桥正在各方的努力下为创造新的“ 丝绸之路” 的辉煌而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 上海合作组织发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的“ 上海精神” 为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建立合作安全和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榜样, 对中亚实力比较弱小的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面积达3 2 0 多万平方公里, 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 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在这样一个辽阔的地区建立一个地区安全合作组织对于每一个成员国都具有极大的安全利益, 近年来,各成员国通过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解决了双方和多方之间悬而未决的边界划分和军事信任问题, 为各成员国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区域地缘格局, 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周边地缘政治支撑。

  三、从国家利益层面来看, 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中国利用和开发中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 既能提高国际地位, 又能获得现实利益, 增强国力 

  上海合作组织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石油在世界各大国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命脉。

  中亚的能源( 主要是石油天然气) 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 世界上在这两个重要领域都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国家或地区, 除俄罗斯外, 大约只有中亚” 。

  苏联解体以后,中亚的地缘政治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 中亚五国(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被称为21 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 这一地区的石油远景储量超过了26 0 亿吨, 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近7 万亿立方米 。巨大的利益吸引了美国、欧盟、日本、土耳其、伊朗等国纷纷卷人中亚石油资源的明争暗斗中, 围绕着中亚石油资源主动权的争夺具有全球性质,各国都不会轻易放弃自身的利益。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与中亚有着紧密的地缘联系, 加强与中亚石油的合作自然直接体现了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中亚和俄罗斯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 整个区域是世界能源储量十分集中的地区,这为中国石油安全的维护提供了极好的地缘条件。

  中国能源安全不仅是保障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关乎能源地缘政治的战略间题.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石油消费市场, 根据预测, “ 2010年, 中国国内石油需求将达3 . 8亿吨, 届时, 国内有能力自产2 亿吨, 替代1 0 0 。万吨, 进口1 . 7 亿吨, 2020年, 国内需求将达到4 . 5 亿吨, 自产2 . 2 亿吨, 替代3 。。。万吨, 进口2 亿吨” 图。也就是说, 到2 0 2 0 年,中国国内石油自给率有能力保持50 %多一些, 近一半的供给需要进口。所以, 增进中国能源安全, 必须在强化本土化的同时, 积极推进多元化战略, 增加能源来源。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 中亚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我国能源战略“走出去”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的多边合作是实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合作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哈石油天然气合作开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末, 1 9 9 7 年9 月签署的《中哈两国政府关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中哈石油合作协议签署后, 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西方国家媒体称中哈石油管道是“世纪合同” , 是“ 地缘政治新动向” , 通过中哈两国的努力, 中哈石油合作发展顺利, 2 0 0 5 年12 月中旬, 中哈合资兴建的“ 阿塔苏一阿拉山口” 石油管线将实现主体竣工, 一旦开始运营,将达到每年10 0万吨的运量, 同时俄罗斯的石油也将占有其中一半。2 0 0 6 年5 月25 日中国一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正式对华输油,原油开始抵达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 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输油, 对于中国石油产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是中国谋求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的又一大进展, 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

  由此可见, 中国立足于自身的地缘优势, 展开积极的努力,在激烈的中亚能源竞争中燕得了一定的主动, 并初步维护和实现了自身的国家利益。

  上海合作组织能够为我国发展提供向西开放的市场和通向欧洲的桥梁。区域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支柱。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无疑处于火车头的地位, 国内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中国, 因此彼此之间是一种较强的互补关系, 符合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条件。我国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 而其他成员国的优势产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即能源和原材料性商品, 如石油、钢材、化肥、有色金属,等等。因此, 我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互补性分工较强。

  欧亚第二大陆桥基本上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 不仅密切了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 同时对于促进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也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亚国家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 同时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桥梁, 其地缘政治意义也就不能低估。

  冷战的终结导致两极格局的解体, 为地区大国崛起并成长为世界大国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应当抓住机遇,积极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在建立国际秩序方面体现出积极参与者的特征。而要在新秩序的建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必须以实力的提高、利益的拓展和权力的扩大为基础。

  在国际秩序建设的步骤上, 必须首先强调以区域秩序的建设为基点, 而后才能逐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建立坚实的区域地缘影响力, 是中国国家利益和影响力拓展到全球的前提条件。

  “ 中国长期以来不是从区域角度出发处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而是在双边层次上处理与各相关国家的关系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这一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近年来,中国立足周边区域, 开始着手构建区域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 加强地缘政治的塑造能力。

  中国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创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即代表了中国外交的这一新变化, 即在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地区培育和建立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平等、合作、互利、互助的地区秩序, 在建设性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一个稳定和平的地区环境。

  概而言之, 中国首先必须成为地区大国, 成为地区大国必须有战略依托,有效的战略依托必须是相互倚重, 互有所求的战略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正是以各成员国最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为战略依托, 为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复杂互动的机制性框架,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一个横贯欧亚大陆的战略空间, 因此, 该组织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蒋新卫, 新疆师范大学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2004级博士研究生。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