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东宁县成为我国最大俄罗斯进口粮食集散地
黄澄澄的大豆,金灿灿的玉米,在许多人眼中司空见惯。然而当这些最常见的粮食品种按照欧盟标准在俄罗斯地广人稀、环境优良的远东地区生产出来,以有机、非转基因食品的形象被东宁人批量回运,由黑龙江大型粮油集团精深加工成大豆油、卵磷脂,向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时就“身价倍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从种植、贩运、加工到销售不断增值的过程被精彩纷呈地演绎出来——这跨越国界创造财富的“主角”,就是东宁民营企业。
2013年12月下旬,仅一周时间,华信集团就从俄罗斯组织进口玉米、大豆3000多吨,这些进口粮食很快运往哈尔滨经济开发区进行精深加工,由此掀起了隆冬时节东宁民营企业将2013年生产的俄罗斯粮食大批回运、区域协作、精深加工的“热潮”。县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1—11月东宁进口俄罗斯粮食3.3万吨,到年底预计将达到4万吨左右,与2012年该县进口粮食12821吨相比,增长2倍多。
我们把观察视野扩大到全省,发现一年来黑龙江对俄农业合作开发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省商务厅支持下,2012年10月由东宁华信集团组织发起的黑龙江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在哈尔滨市正式成立,得到省政府授牌确认。现在会员单位发展到近百家,从土地资源看,全省80%以上的对俄农业开发面积被该协会纳入服务对象。依靠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哈尔滨海关等部门支持,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的会员单位进口俄罗斯粮食可以享受国家关税优惠政策,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经营成本较低、粮食品质优良的双重优势。
而在“全国境外农业开发第一县”东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紧密合作,多种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趋势更为明显。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东宁民营企业在俄罗斯开发土地380万亩,占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农业合作开发总面积的一半。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90万亩,夏秋时节收获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共计40万吨。特别是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华信农业经贸合作区2013年租赁土地75万亩,种植大批粮食、蔬菜并养殖畜禽,吸引了来自宁安农场、海林农场等全省各地9个国营农场的职工常年在境外劳动,由于经营规模大、粮食标准高、经济效益好,成为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的新典范。
如果说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互利互惠,民营外贸企业与国有农垦企业“产业协作”,保证了东宁民营企业在境外农业开发领域普遍获得高效益,当民营企业把这种“协作共赢”理念运用到对俄罗斯进口粮食精深加工、区域合作方面时,同样取得了良好效益。
位于哈尔滨经济开发区、以大豆精深加工为主营业务的黑龙江龙江福粮油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3年11月起,他们利用华信集团种植的俄罗斯有机大豆作为原料加工大豆油、卵磷脂等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批量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受到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优价的吸引,龙江福粮油集团与华信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准备以俄罗斯粮食为原料,筹资数亿元进一步提升大豆制油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扩大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延伸农产品的产业增值链条。
“从全省范围看,目前在俄罗斯境内从事农业开发合作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地域分布越来越广,有必要进一步规范经营、加强协作。”华信集团副总经理、黑龙江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秘书长张英山说,2014年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将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参照欧盟标准积极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注册商标,面向世界进一步打造有机、非转基因粮食的品牌形象。
同样看准了俄罗斯进口粮食蕴含的巨大商机,东宁鑫源公司筹资2.6亿元,2013年秋在县火车站附近平整土地20万平方米,构建集粮食回运、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功能于一体的俄罗斯进口粮食物流加工园区。该园区2014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将经销粮食50万吨,形成符合欧盟标准的非转基因有机粮食绿色品牌,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5亿元。
谈到东宁民营企业大量进口俄罗斯有机粮食的现实意义,省商务厅对俄经济合作处负责人认为,目前黑龙江是全国对俄经贸第一大省,东宁县是我国进口俄罗斯粮食的最大集散地。当地民营企业通过跨国界、跨区域、跨行业推动俄罗斯进口粮食加工增值,有利于巩固东宁作为“全国境外农业开发第一县”和俄罗斯进口粮食最大集散地的优势地位,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对振兴黑龙江大豆产业也具有借鉴意义。
来源:牡丹江日报 2014-01-02 13: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