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青年汉语教师的海外坚守
新华网塔什干6月5日电(记者聂云鹏 张崇防 沙达提)6月初夏,中亚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已是骄阳当空,暑气逼人。“中国媒体丝路行”跨境采访团,起陕西,经甘肃,过新疆,跨哈萨克斯坦,来到中亚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参观采访。
这是一座独栋二层小楼,四周围以铁栅栏。栅栏内绿草如毯,几株高大的樱桃树结满紫红色的樱桃,浓艳欲滴,高大的树冠遮住烈日,使人遍体清凉。在二楼教室,十多名乌兹别克斯坦学生正聚精会神用毛笔临摹汉字书法。“中国梦”、“吾爱汉语”、“中国上下五千年”,几幅汉字书写得隽永工整。这引起记者们极大兴趣,相机、摄像机顿时对准了这些学生。
在教室一角,有一名毫不起眼、学生模样的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默默站在那里,个子不高,戴着近视镜,有些腼腆,神情略带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进行才艺表演的学生。
他是学生们的汉语老师,叫邹谨键,是甘肃张掖一个县的中学教师。得知记者刚去过张掖,小伙子双眼霎时亮了起来,片刻前的拘谨和羞涩一扫而光。
“你们刚去过张掖?真是太巧了,我的老家就在张掖”,“那可是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啊,有湿地、有沙漠、有戈壁、有丹霞地貌,很美的”,小邹毫不掩饰对家乡的自豪。
据小邹介绍,26岁那年,他作为汉语教师从张掖来到塔什干,一呆就是3年。目前他在塔什干东方语言大学附属中学教汉语。
依常理,在小邹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常是在国内享受大好青春时光和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他为什么不远千里,来到异国他乡教书呢?
“我想趁着年轻出来看看,拓宽一下视野,”小邹说。“想家吗?”我问道。“说不想家,那是假的,特别是在没有课的时候,”小邹轻叹了口气,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在这里教书这几年,好像也没怎么闲下来,一直都很忙。想家的时候,忍忍就过去了,”小邹说,“这边打国内电话很贵,还好有网络电话、有微信,我可以跟远在甘肃的父母经常联系。”
在跟记者的交流中,小邹多次提到了汉语教师的作用。“我们的工作就是以汉语为纽带,使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使他们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不经意间,小邹朴实的话中带出了些许甘肃口音。
“我们不会刻意灌输中国文化,而是把中国文化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形式为支点,把文化的整个面给学生们展开来,”小邹说,“比如说京剧,我会通过多媒体形式,教同学们唱上几句”,“一旦学生们产生兴趣,就会自己寻找兴趣点,有意识地主动去了解中国文化”,“这才是我们汉语老师应该去着重做的”。
小邹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乌友好深入发展,加上中国在中亚地区形象的不断提升,在乌兹别克斯坦学习汉语目前成了时髦。“这边公派教师一般是两年一任期,虽然想家,不过上次任期满了我还是决定留下来,教外国学生汉语让我很满足,”小邹说。
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我可能明年回国,不过极有可能会续任。”“随着国外汉语师资队伍日渐正规化,我希望能留在这个队伍里,继续发挥一名普通汉语教师的作用,”他说。“虽然这边与国内很不一样,有些不习惯,不过我经常跟中国老师一起聚餐,打羽毛球,一起出去走走,还是蛮充实的,”他笑着说。
聊着聊着,记者团的采访即将结束,也到了我们跟小邹话别的时候。不知为何,谈话虽然不到短短一小时,小邹身上涌动的青春的热情、真诚和执着令我们肃然起敬。
“哥,回国后我打电话联系你们啊,”小邹有些不舍。“好,你在外多保重!”我们说。
来源:新华网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