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员问题
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谁能成为下一个成员国备受关注
9天时间,欧亚三国之旅,访问5个城市,参加2个国际会议,共出席50余场双边和多边活动,这是一份密集的行程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12—20日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和第1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此次出访恰逢上合组织成立1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兰州大学原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杨恕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此次胡锦涛主席出席上合峰会、访问欧亚三国,用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带动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也积极推进上合组织在维护区域安全上发挥更多实质作用。
务实合作
中国同中亚成员国贸易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比2000年提高14.81倍,达到285.2亿美元
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举办上合组织10周年峰会的东道主,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当仁不让地成为胡锦涛欧亚访问之行的第一站。
6月12—15日,胡锦涛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出席了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峰会期间,胡锦涛还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奥通巴耶娃、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等国家领导人展开一系列会见,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
据了解,中国与中亚成员国贸易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比2000年提高14.81倍,达到285.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其实,自从中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特别是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决定建立中哈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高层交往密切。
“可以说在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中,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外交的重点,在这次的访问中,中哈双方也就双边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杨恕昨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中哈关系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好,各领域合作进展也快,主要涉及作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两大支柱的能源和矿产。
此外,由于中哈边境线长达1000多公里,维护边境稳定,中国在打击东突恐怖势力上也需要哈萨克斯坦提供帮助。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项目有合作,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有合作。”杨恕认为,中国和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都有着经济合作的基础,而务实合作得以让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的关系更为紧密。
访乌克兰
“作为在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乌克兰并不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但这次访乌并非偶然。”杨恕说
如果说对俄罗斯的访问是“战略协作伙伴”间定期互访的惯例,那么把对乌克兰的国事访问,作为亚欧三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无疑是中国积极致力于发展同独联体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作为在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乌克兰并不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但这次访乌并非偶然。”杨恕说。
19日下午,胡锦涛主席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参观了卫国战争纪念馆,并表示苏联人民包括乌克兰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这是很有内涵的事件。苏联解体后,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质疑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在去年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上,胡锦涛主席表示,要尊重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问题上,中方同俄方立场一致。去年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后,俄乌关系迅速转好,乌克兰国内这种质疑的思潮得到抑制。现在在这方面支持乌克兰,也就等于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支持俄罗斯。”杨恕说。
此次访问乌克兰,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有关部门也签署了涉及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中乌两国建交于1992年,双边关系总体发展顺利,在经贸、科技、航天、军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顺利开展,并建立相关合作机制。可以说在某些领域,中乌间的合作是超越中俄的。比如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几年都没谈下来,管线、灰色清关等问题也没有中断过。相比之下,中乌合作的矛盾少得多。”杨恕表示。
“此次访问,中乌两国决定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对新形势下两国关系和各方面合作进行了规划,这些在以往是没有的。”杨恕认为,加强中乌关系是有利于中俄合作的。
反恐进程
阿斯塔纳宣言强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仍是上合组织在安全领域的主要优先方向
在6月15日上合组织10周年峰会上,与会成员国领导签署了《阿斯塔纳宣言》,就加强各成员在安全、经济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宣言强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仍是上合组织在安全领域的主要优先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总面积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3/5,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合组织的国际力量不会被轻易忽视。”杨恕分析说。
虽然上合组织的法律文件从未规定,成员国承担相互提供军事援助的义务,而且上合组织从一开始就申明了其不针对第三方和非军事联盟的性质,但来自西方的误解仍然存在。
针对“东方北约”一说,上合组织秘书长伊马纳利耶夫日前否认了上合组织将发展成一个集团或军事联盟的说法。
杨恕表示,继续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和《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也就是对阿斯塔纳宣言的实践。目前,中亚地区面临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的威胁。加强安全合作,维护两国以及本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是访哈之行的重点主题。
去年以来,中亚地区并不太平。杨恕介绍,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替,塔吉克斯坦发生严重恐怖袭击,哈萨克斯坦连续发生爆炸事件,这些都是区域安全状况恶化的表现。
“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人数超过14万人,其中美军约10万人。虽然美国加大了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力度,为2014年撤军做准备,但阿富汗局势不稳,过快撤军会导致恐怖主义阴影扩散到中亚。”杨恕告诉记者,中亚国家非常希望上合组织能做些实质性的事情,减少阿富汗恐怖势力的侵害。
6月14日,上合组织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签署了议定书。议定书的签署为更加有效地打击极端主义活动提供了可能。
自从上合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立地区反恐机构以来,在反恐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定期举行反恐演习、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等,目前已通过了未来几年的演习计划。
谈到拉丹被击毙后对阿富汗局势的评估,伊马纳利耶夫表示,源自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和有组织跨国犯罪至今仍是周边地区面临的严重威胁。上合组织不愿看到阿富汗局势持续恶化,其成员国正通过双边经济和人道主义两种方式向阿富汗提供援助。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上合组织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建立了上合—阿富汗联络小组来进行监督,并且至少已针对阿富汗问题召开了4次部长级的会议。然而杨恕表示,目前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反恐培训中心也在计划中,鉴于阿富汗和中亚国家在地缘等方面的特殊关系,上合组织在解决阿富汗问题、维护区域安全上应发挥更多实质性作用。
伊马纳利耶夫则认为,武力解决不了阿富汗问题,必须寻求新的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他同时承认,鉴于阿富汗问题的复杂性,对于上合组织而言,只能说将尽最大努力解决阿富汗问题。
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已向上合组织提出加入申请,而阿富汗则提出书面申请,希望以观察员国身份参加会议
随着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加,其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2001年6月成立以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一直保持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继上合组织接纳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和蒙古4国为观察员后,白俄罗斯和斯里兰卡也获得了对话国资格。
此前伊马纳利耶夫也证实了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向上合组织提出了加入申请。而阿富汗则是提出书面申请,希望以观察员国身份参加会议。
其实早在2005年,上合组织就与阿富汗签署了《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小组议定书》,阿富汗获得了以“特别嘉宾”身份出席上合组织重要会议的资格。所以,这次阿富汗提出书面申请没有太大悬念。
在沟通对话的层面,巴基斯坦一直显得非常踊跃,总统扎尔达里就以观察国元首的身份参加了去年6月举行的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相比之下,印度的积极性就显得稍弱,只派外长参会。
分析人士认为,加入上合组织对印度来说战略意义并不是特别突出,印度当初成为“观察国”,主要是不想让上合组织成为巴基斯坦单独借重的对象;此外拉丹在巴基斯坦被击毙后,美巴关系产生明显裂痕,美印关系却由此加强。
5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克里姆林宫签署联合声明,俄欢迎巴基斯坦参加上合组织的活动,并支持巴国加入。这是俄罗斯首次就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问题明确表态,并且是以联合声明的正式方式。而作为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中国也是巴方加入上合组织的积极推动者。
当国际舆论把最有可能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指向巴基斯坦时,伊马纳利耶夫很巧妙地回复:任何一个国际组织都愿意扩员,加强自身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申请国马上就能变为成员国,前提是要以符合相关政治、法律和义务标准为基础。
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规定,受联合国制裁的国家不能成为正式成员国。以此判断,如果联合国不暂停或取消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入围”的可能性就基本可以排除。相反,巴基斯坦的入围就没有实质性障碍。
伊马纳利耶夫也强调,标准的制定不是要给申请国增加障碍,上合组织是开放和透明的组织,申请国是否加入要经过专门的工作组研究。
“上合组织的准入原则需要明确,让扩员有章可循,对申请加入国也得提出明确义务。但由于上合组织在通过决议上实行集体协商、一票否决制,所以如何扩员,扩收谁也都和各成员国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时间恐难有决断。”杨恕说。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