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政治合作

继往开来的圣彼得堡峰会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38作者:胡延新文章来源:《当代世界》2002年第7期

  2002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聚会美丽的涅瓦河畔,总结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一年来的成果,共商未来发展大计。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是一次时机重要、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盛会,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高瞻远瞩,审时度势 

  圣彼得堡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回首20世纪战乱频仍的历史沧桑,面对40余年冷战的深刻教训,本着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的良好愿望,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做出了深化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96年启动“上海五国”机制,到2001年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六国从建立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入手,把相互合作逐步扩大到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贸易合作等广泛领域,使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一年来,各成员国本着 “上海精神”的原则,在不同的层次上和广泛的领域内开展了积极的合作,并取得了扎实的成效。2001年9月六国政府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了首次会晤,商定利用各自的互补优势, 积极寻求经贸合作,发展区域经济。同时,上海合作组织还分别启动了成员国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经贸部长和文化部长会晤机制,具体而有效地推动了各成员国的多方面合作。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已经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严重公害。在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和冷战后国际形势等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都成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同时也积极地投入国际反恐合作。在当今世界上众多国际组织中,上海合作组织最早并鲜明地提出反恐问题。建 立有效机制,协调行动,联合反恐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关注的重点。1998年7月举行的“上海五国”第三次元首会晤,发表了《阿拉木图声明》,重申共同打击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势力、恐怖活动等本地区公害。1999年8月五国元首举行的比什凯克会晤发表了《比什凯克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走私贩毒及其他跨国犯罪行为。2000年7月五国元首在杜尚别举行了第五次会晤,发表了《杜尚别声明》。表示为联合打击对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成主要威胁的各种犯罪活动,五国将定期召开执法、边防、海关和安全部门负责人会晤,各方表示决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从事损害五国中任何一国主权、安全及社会秩序的行为。在2000年举行的“上海五国”第五次元首会晤上,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在新世纪开始之际,“上海五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使人类避免战争,实现永久和平,谋求繁荣稳定和规划未来发展。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强调五国护法机关和强力部门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恐怖分子仅仅粉碎还不够,必须要在思想上解除他们的武装,不能让他们在 “为信仰而战”的口号下从事恐怖活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旗帜鲜明地 发表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9·11”事件发生后,上海合作组织很快就发表了6国总理声明;2002年年初,六国外长在北京举行非例行会议,揭露、谴责恐怖主义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而且就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组织机制等进行了具体协商,达成了一致。2002年6月的圣彼得堡峰会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加强了各成员国的团结与协作,推动了该组织的基本建设和全面合作,提高了该组织的国际地位。

  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才盛赞“上海五国”机制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观,一种新型国家关系,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内容重要,成果丰硕 

  2001年7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江泽民主席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生事物,今后成长的路还很长。把它发展好、建设好,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他提出了增强开拓意识,坚持务实态度,弘扬团结精神,贯彻开放原则的四点建议。我们看到,在国际风云波澜起伏、地区形势急剧动荡的过去一年里,上海合作组织遵循上述原则,经受住了种种严峻考验,不断举行自我调整和完善,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地区形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圣彼得堡峰会恰好是对上海合作组织运行一年来所取得的 丰硕成果的认真总结和检验。六国元首认真总结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一年来的工作,对组织下一步的发展建设做了重要规划,就当前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协调了立场,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三个重要文件。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宪章》规定了该组织的宗旨、原则、机构设置和运行规则;《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为成员国各方启动安全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及时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表明成员国将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 方面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行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宣告,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六个成员国将进一步加强相互信任、睦邻友好和多领域协作,维护和巩固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应对新的挑战和威胁,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以上三个重要文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化和法制化坚实而有效的法律基础,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继往开来,意义深远 

  圣彼得堡峰会使各成员国进一步明确和坚定了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它在重大领域合作方面及机制化、法律化建设,并极大地弘扬了“上海精神”。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其影响巨大,意义深远。会议和六年的合作实践充分显示出以下特点:

  首先是合作原则的科学性。衡量一个国际性组织有无生机和活力,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看其指导原则是否符合时代要求和世界形势的发展,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经过六国实践总结和提炼深化出来并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指导原则的“上海精神”,因其科学合理性而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肯定。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充分表明:解决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最重大课题的正确途径,是必须抛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型安全观,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上海精神”恰恰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和有益的启示。

  其中以言而有信、国际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互信为安全之本。使文明背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和睦相处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上海精神”宣扬的平等是在国际关系中充分发扬民主的真正平等,即在处理事关世界与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时,遵循不论国家大小、实力强弱,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原则。而“上海精神”中提倡的互利原则则是指:各国应该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探讨有效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全局性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21世纪,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前景。正是在“上海精神”的指导下,六国关系才发展的如此顺利,合作成果才如此显著,因此,“上海精神”也反映了当代新型的国家关系。

  其次是合作形式的多样性。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循序渐进,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从最初的首脑会晤机制到建立正式多边地区合作组织,再到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明确它的性质、职能和组织机构,使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制度化;除元首会晤机制外,目前已建立起六国总理执法与安全、国防、外交、文化等部门领导人的会晤机制。它坚持的恪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开放原则已取得初步成效。

  再次是合作内容的广泛性。中、俄、哈、吉、塔五国在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安全问题后,逐渐把合作领域发展扩大到地区安全、区域经济合作、文化和教育交流等方面。目前,安全与经贸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推动区域合作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各国正抓住机遇,以这两个领域合作为重点,促进和带动其他领域的友好合作逐步展开。

  最后是合作模式的成功性。上海合作组织不仅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一种新的模式,也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体现了六国领导人的卓越智慧、勇气和创新精神。它首倡的以互信、裁军和合作安全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它树立的大小国家在完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区域合作的良好范例,它揭示的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是不同文明背景和文化传统国家实现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唯一现实选择的原则正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来源:《当代世界》200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