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综合研究

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两大目标的展望及对中国西部安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32作者:蒋建华、王双、司南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乌鲁木齐陆军学院 军队政工教研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 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两大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6年来, 已经成为中亚地区最具活力、影响最大的地区性组织, 对中亚及中国西部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和睦相处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改善中国西部安全局面、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 中亚地区地缘优势的凸现, 必然引起各大国在该地区进行利益角逐, 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发挥也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对中国西部安全形势带来新挑战。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安全合作; 区域发展; 西部安全

  中图分类号: F8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245( 2007) 04- 0069- 07

  作者简介: 蒋建华(1952- ) , 男, 江苏盐城人, 乌鲁木齐陆军学院边防干部训练大队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教授, 主要从事政治理论与民族理论研究; 王双(1967- ) , 男, 辽宁大连人, 乌鲁木齐陆军学院边防干部训练大队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 主要从事政治理论与民族理论研究; 司南(1977- ) , 男, 甘肃渭源人, 乌鲁木齐陆军学院边防干部训练大队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 主要从事政治理论与民族理论研究。

  

  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最初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中国历史上的边境问题。随着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它的合作范围扩大到经贸合作、打击跨国恶势力等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成立 6 年来, 秉承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致力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 促进各成员国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在地区安全合作、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树立了和平、合作、开放、进步的良好形象, 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迫切需要各成员国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团结、深化合作, 尽快把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 妥善应对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地缘战略态势的影响与作用 

  中亚地缘战略态势是决定各大国未来政策和思维的一个关键因素。中亚地区出现的某种程度的力量真空状态不仅导致地区不稳定, 而且直接吸引和诱使了各大国的权势渗透, 特别是日益激烈的油气 管线之争和严峻的反恐斗争形势, 不仅提升了其地缘战略价值, 而且增强了地区国家(伊朗、土耳其、俄罗斯和中国)和区外大国(美国和西欧)的中亚敏感性, 中亚地区任何政治事态的发展变化和主要大国权势影响力的消长都将触动有关国家的神经。可见,所有大国的中亚政策无不是对外政策目标、地缘政治考量和商业利益追求三者统筹的结果。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本地区自主性的安全合作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 将对未来中亚地缘战略态势的发展演进发挥重要作用。

  (一)对维护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主导作用 

  2006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 6 月 15日在上海举行。峰会一致通过的《宣言》郑重宣布: 将为建立互信、互利、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全球安全架构作出建设性贡献。面积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出的这份庄严宣告, 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被公认为正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 就在于它坚定不移地倡导和实践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国际问题专家指出, 这种“摒弃冷战思维、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发展模式, 对国际社会寻求新型的、非对抗性的国际关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6 年来, 已经举行过多次联合军演, 比较大的有“联合—2003”、2005 年 8 月 18日至 25 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我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 以及 2007 年 8 月 9 日至 17 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举行“和平使命—2007”的联合演习, 这是我军第一次成建制到国外参加联合军事演习。

  如果说 6 年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各成员国为实现本地区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那么 6 年后的今天, 安全领域的合作已经扩展和丰富。内容涉及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组织和举行联合反恐行动等。此外, 6 国元首还签署了一份关于国际信息安全的声明, 明确提出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共同努力, 应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挑战和威胁, 探索全面解决国际信息安全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这些充分表明, 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已不再局限于区域内部的裁军和边界等问题, 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 审视如何应对全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威胁与挑战。

  (二)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发挥建设作用 

  由于中亚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 且各国经济相互间依赖性很强, 因此中亚各国在独立后对加强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 带动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有较强的意愿。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临,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必然走上区域合作的道路, 尝试建立区域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为促进中亚各国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机遇。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 2004 年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建议成立中亚共同市场, 2005 年 5 月 27 日访问北京时再次重申这一立场。他说: “当前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一体化进程、建立中亚共同市场, 进而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乌总统的倡议具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 这一倡议的价值在于: 它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符合中亚地区的历史现实; 它有利于实现中亚地区的共同繁荣, 有助于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首先, 上海合作组织为建立中亚共同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客观环境。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只有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国内市场才会得到正常发育, 才能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 中亚地区和中俄这两个邻国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它们具有共同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反对任何破坏本地区稳定的外部势力。同时, 中俄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乐意为中亚共同市场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其次, 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与中亚共同市场培育之间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大型经贸项目的推出, 应该考虑中亚共同市场的需要, 应该为中亚共同市场注入强劲的经济动力。目前这些项目包括能源、交通、信息等的考虑基本上建立在双边基础上。项目的实施是孤立的经济行为,与共同市场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思考。

  (三)对促进不同文化间和睦相处发挥桥梁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包括六个正式成员国和四个观察员国, 从文化角度来看, 这十个国家的文化形态是多元的, 它包括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可以说,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所处的中亚地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因此如何促进多元文化的和睦相处是关系到上海合作组织能不能长期存在下去并发挥更大作用的重大问题。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至今一步步发展壮大, 不能不说与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不同文化和睦相处发挥的桥梁作用有很大关系。正是这种桥梁作用, 使上海合作组织包容不同文明, 威望日益上升。

  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汇聚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多种宗教, 文明形态多姿多彩。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6 年来, 成员国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 举办了文化节、演出和展览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文明对话、建立和谐世界方面, 正在发挥着促进和示范作用。

  2002 年 4 月 11 日至 12 日,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首次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各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联合声明》。《联 合声明》指出, 各方一致主张在全球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提倡各种文明和平共处, 平等交流, 互相学习, 互相借鉴, 共同发展。各方深信, 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加强各成员国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方一致表示, 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晤时共同确立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原则(“上海精神”)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与合作。

  最典型的是“中俄国家年”活动。2006 年 3 月 21日至 11 月 9 日, 在中国举办了 “俄罗斯年”活动,2007 年 3 月 26 日开始在俄罗斯举办 “中国年”活动。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在 2006 年 10 月 25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算了这样几笔“账”, 在“俄罗斯年”期间, “总共有 400 多个正式代表团对华进行了访问,其中有 120 多个代表团是副部级以上的级别”, “在‘俄罗斯年’活动期间, 俄罗斯举行了 20 多个地区的专项推介会 ”, “根据我们初步的估计, 中方参加人员的人数已经超过了 50 万人, 观众达几亿人。”[2]

  “中俄国家年”活动的成功举办, 加强了两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 使中俄两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国家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使两国人民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了对方的文化历史传统, 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可以说“中俄国家年”活动的成功举办, 其影响力绝不仅仅限于中俄两个国家, 在中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样一种富有成效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样可以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间进行, 促进各个国家间文化艺术的交流。这必将大大促进中国与其它五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合作, 那么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强。

  二、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 致力于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 维护成员国和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目前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迫切需要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不断深化合作, 推动成员国安全合作和区域经济领域的发展, 使上海合作组织取得更多实际成果。

  (一)战略共识增多, 威望日益上升, 但地区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上海合作组织是最年轻的国际组织之一, 在维护地区安全、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 吸引了许多组织外的国家。目前, 除蒙古、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四个观察员国希望成为正式会员外, 斯里兰卡、白俄罗斯等国家也提出了申请。通过定期举行上海合作组织的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等决策机构和各部门领导人及专家会议机制,极大地拓展了各国在地区事务及国际事务中的交流与合作空间, 上海合作组织的宪章、条例等一系列规范组织运作的法律文件的签署、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怖机构两个常设机构的建立, 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在地区安全、反恐及非传统领域安全等重大事务上已经取得高度一 致, 中国所倡导的“上海精神”和“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被成员国及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更有三件大事突出地反映出上海合作组织的威望和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并出席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 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二是吸收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为本组织观察员, 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周边外交打开局面;

  三是与东盟、独联体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签署合作备忘录, 与欧盟、欧安组织等建立联系, 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开始与其他区域组织开展务实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实践和丰硕成果使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国际组织进一步了解和认同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和平、合作的宗旨与原则, 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威望正日益提高。

  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上海合作组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面临发展的困境。突出表现在, 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安全合作受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影响, 合作受到制约。经济利益已成为中亚各国的战略主导因素, 中亚国家与各大国关系处理上, 更加注重本国的自身安全和利益诉求。这种安全战略, 相当程度上是由其经济内因决定的。因此, 导致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在情报共 享机制、定期的联合操演机制等安全合作紧密性不深, 安全合作难以深化。同时, 经济合作因安全问题没有根本性的解决, 使中亚各国在世界新的战略格局当中, 处于大国角逐的“前沿”, 摆脱国家经济所面临的困境, 完成市场改革和结构改造, 又离不开安全稳定的大国利益均衡, 以及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金融机构确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总之, 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受经济基础、经济利益的制约, 而中亚五国的对外政策走向又以国家经济利益为首要选择, 使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面临困境。

  (二)秉持“上海精神”, 彰显中国影响, 但运作机制不尽完备, 政局变动风险大 

  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之所以能够跨越彼此在地缘、文明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紧紧凝聚到一起; 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和地区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团结在一起; 之所以能够把周边国家越来越多地吸引到一起, 其中除了上海合作组织自身的“地缘磁场效应”外, “上海精神”发挥了重要的“精神磁场效应”。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国家都会感受到一种健康友好的关系氛围, 同时感觉到一种道义上的自我约束。

  维护政治稳定和地区安全是所有参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共同目标之一,但是,国际国内的政治因素仍然是影响中亚五国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如同人类有“亚健康”之说一样, 中亚的安全形势可以说是一种 “亚安全”。形象地说, “中亚”, 即中等水平、中等程度“亚安全”之地。中亚各国的政局表面上尚属平静, 实际上潜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 大多数中亚国家领导人面临任期届满、年龄偏高、接班人尚未明确; 人民生活贫困、两极分化加剧,存在恐怖势力活动的气候和土壤; “三股势力”和毒品贩运问题依然严重; “颜色革命”的社会基础和根源并未消除, 等等。这一切均使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变数。而大国的介入, 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亚的 稳定, 也影响着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发挥。此外,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哈萨克斯坦人均 GDP 已经超过中国新疆, 据哈经济预算部公布的数据, 2006 年全年哈国内生产总值约 779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0.6%, 人均GDP 达 5100 美元[3]纳扎尔巴耶夫 2006 年 11 月提出, 2007 年人均 GDP 要达到 6000 美元。目前, 哈萨克斯坦人的生活水平是中亚地区最高的, 一般公务员每月能挣 800 美元, 工薪阶层平均也能挣 400 美元, 基本上家家都有小汽车[4]。特别是随着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和地区战略地位的日益提高, 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同一性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区域认识感更加强烈, 哈萨克斯坦争夺中亚地区“话语权”的倾向也更加明显, 使对中亚局势变化的可预测性大大降低。

  同时, 中国所倡导的“上海精神”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相左, 美担心上海合作组织的新型理念会“侵蚀”美在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软实力”, 上海合作组织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新型理念, 更能得到各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同。美国担心, “上海精神”不仅将使中亚国家彻底“折服”, 而且会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国家间关系模式, 挑战美国在 “变革外交”中宣导的“主权过时论”和“民主至上论”。

  (三)合作基础扎实, 突显人文合作, 但区域合作组织众多, 大国利益角逐激烈 

  人文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深化多边和双边合作的新亮点。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凭藉深厚的人文基础, 通过开展广泛的人文合作进一步增强组织的“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 人文和经济是构成软、硬实力的两个主要因素。当今世界, 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家实力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国与国之间的人文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交流与合作不 仅有助于增进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更有助于增强各成员国抵御外部干扰的免疫力, 为打击“三股势力”, 构建“和谐地区”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 由于中亚地区交叉存在着多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机制, 因此将制约上海合作组织作用的发挥。除中国外, 其它五国成员国都是独联体成员国, 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安全合作程度都要超过与中国的关系。正像原吉尔吉斯总统阿卡耶夫所说:对中亚国家来说, 独联体无疑是最主要的组织。2000年, 独联体反恐中心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标志着独联体军事合作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其中,“南方盾牌”和“战斗联合体”则是每年最重要的军事演习项目, 这种内在机制的运作, 无疑使中亚各国更加借助于俄罗斯的安全承诺。此外, 中亚各国还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对美国“大中亚”战略采取有限吸纳的策略。“大中亚”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以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诱饵, 将中亚从后苏联空间中分离出来, 使中亚国家的对外战略重心由与俄中的伙伴关系转向与南亚国家的合作, 改变中亚地区长期作为“俄罗斯的主场”的状态, 分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力, 逐步确立美国在中亚、南亚 这一新板块上的主导权。

  在中亚进行利益角逐的大国中, 上海合作组织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挑战。一方面,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虽然在中亚地区还继续存在, 但它们对中亚国家政权的威胁已不是生死存亡的威胁,其尖锐性和迫切性程度都明显减轻。在某种程度上这将表现为对“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安全机制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在中亚的直接军事存在, 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而且是十分强大的安全保障, 使中亚国家增加了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和期望; 另一方面, 在俄美战略利益冲突中, 中亚各国从安全均衡和维护自身利益出发, 对俄美在中亚的利益角逐持观望和左右摇摆的态度, 以牺牲最小代价获得最高利益。俄美在中亚利益角逐中双方也将中国作为一个筹码, 虽然这也可能使中国成为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者, 但不排除俄美为双方利益之均衡而牺牲中国以为之。例如, 2007 年 6 月 7 日,在八国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 “阿塞拜疆建议”, 建议美国把原计划部署在捷克和波兰的导弹防御系统转移到阿塞拜疆, 作为交换, 俄罗斯不将导弹瞄准欧洲。后又提出俄美共用阿塞拜疆加巴拉雷达站, 该雷达站的“达里亚尔”预警系统可监视包括澳 大利亚境内的洲际导弹的发射活动[5]

  三、对策及措施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 求得人民幸福, 需要坚定不移的钢铁意志与高超智慧。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发起国和在中亚地区有影响的大国, 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使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亚地区繁荣、稳定的主导力量。

  (一)在战略谋划上, 以安全合作为基础,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为契机, 破解地区安全与区域发展相互掣肘的迷局

  上海合作组织中中亚四个成员国普遍经济落后, 经济发展压力很大, 并且已经对国内稳定构成极大压力。中国只有通过实施切实措施, 使中亚四国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地区的安全环境, 才能为成员国之间政治合作提供可靠保障。中国 2006 年决定向组织的其它成员国提供总额为 9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 推动成员国进行直接经济合作的重要机构——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联合体已经成立并开始运行。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发展势头正劲, 但从长远来看, 还应该有更高的战略角度积极探索更加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加大对中亚四国扶持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也是明显的:

  一是该地区正在掀起一股全球瞩目的复兴浪潮,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哈萨克斯坦 4 国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为区域合作积蓄的带动能量之大远非昔日东南亚的“四小”可比;

  二是中亚地区国家双边合作势头强劲, 中俄、中哈、中印等国之间贸易额快速增长, 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这为本地区开展多边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中亚地区连接东西, 贯通南北, 市场巨大,资源丰富, 拥有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 其中油气和交通领域的合作前景尤为广阔。特别是油气开发可以发挥当年煤钢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龙头产业作 用, 而交通则可以再现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与辉煌。总之, 只要认清形势, 明确思路, 坚定意愿, 中亚区域合作完全有可能厚积薄发, 甚至后来居上, 在较短时期内开创一个大好局面。

  “上海合作组织”是建筑在安全——经济两个轮子上的合作机制, 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从长远的发展和现实形势的变化来说, “上海合作组织”的利益结构重心应转变为经济与安全并重, 即把经济合作放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同等首要位置。中亚地区总的趋势是, 随着安全环境的逐步稳定, 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会急剧上升。从长远来看, 经济合作将是推动 “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对其成员国特别是中亚国家保持吸引力的最主要的成分。因此, “上海合作组织”应当下大决心加大经济合作的力度, 使经济合作逐步成为支撑“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重心之一。积极的区域经济合作成果将使安全合作的发展逐步深化。有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 成员国之间互信、互利的现实成果也将进一步深化安全合作的内容,扩展安全合作的领域。例如, 设立于塔什干的反恐怖中心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情报信息的广泛搜集和分析, 对本地区 “三股势力”等的活动动向和苗头实施密切追踪和有效监控,包括进行前瞻性、预防性研究。此外, 还可通过加强行动能力建设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互信互利的共识和基础上, 通过组建地区性的快速反应联合部队来加强应对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等等。

  (二)在目标定位上, 以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为目标, 推动建立新型“中亚地区一体化” 

  新欧亚大陆桥也被称之为第二欧亚大陆桥。上海合作组织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宣言》开宗明义, 将平等协商列为组织的根本原则之一。历史上, 中亚地区一直就是各种利益和矛盾的交汇点。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影响。这得益于上海合作组织巨大的包容性, 就在于它坚定不移地宣导和实践其 “上海精神”。这种“摒弃冷战思维、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发展模式, 对国际社会寻求新型的、非对抗性的国际关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 年 6 月 15 日, 在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提出: 要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6]。长远来看, “和谐地区”这一主题 的影响力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都不可低估。通过构建“和谐地区”推动建立新型的“中亚地区一体化”将为中亚未来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各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经济互补性强。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成员国各自的比较优势, 在成员国间实行比较优势互换、相互需求满足, 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优化产业分工, 从而给各成员国带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供给角度看,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所处地区经济资源丰富、工农业和科技基础较好, 劳动力充裕、素质较高, 发展潜力巨大。从需求角度看, 该地区幅员辽阔, 面积 3000 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达 15亿, 经济总量约 3 万亿美元, 贸易总额 7000 亿美元以上, 市场潜力巨大。现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地缘性, 相邻的国家与地区通过合作组成一个比较紧密的组织, 用一个声音说话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事务中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当前存在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又称欧佩克, 英文全称: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等都是这样。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 中亚地区恐怕是没有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如果这一状况持续下去, 中亚地区各国的经济都难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 只有加快整合中亚地区内资源, 形成集聚效应, 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 有效应对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和风险挑战。上海合作组织以其日益增长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 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本地区一体化的历史使命。

  中亚五国虽然是 CAU( 中亚联盟, 英文全称为:Central Asian Union,CAU, 包括除土库曼斯坦外的四个中亚国家) 或 ECO( 经济合作组织, 英文全称为: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ECO) 的成员国,但从目前的状况看, 经济一体化的前景都不容乐观。这一强烈的对比要求中亚地区各国抛弃旧的经济贸易观念, 来致力于推动中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同时, 中国除了是 APEC(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 英文全称 Asia- Pacific Eco-nomicCooperation) 的成员国之外, 没有跻身任何其他的经济合作组织。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寻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就更显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能主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地区是中亚地区。作为该地区最大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 中国应该也能够在推动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 推动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战略必要性就更加明显。中亚四国经济结构与中国的西部相差不大。中国东部经济对西部的影响力可以越过中国西部而到中亚各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 中国实行西部开发战略, 不仅对中国的西部有好处, 而是对整个中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中亚各国已经看到了这一重大机遇。目前, 中亚各国竞相开放各自的边界且努力加强与中国的边境贸易且已经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将能配合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实行 “双轮推动”。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如果光靠沿海地带的经济力量的逐渐西移将会是极其缓慢的, 其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因而不利于西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中亚地区的广大市场将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另一个动力源, 从而加快西北地区的发展, 有利于西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三) 在技术操作上, 以建立特别关税区或自由贸易区, 实现一体化经贸联系为基础, 开创中国西部安全发展的新局面 

  拥有 6000 多公里边境线、毗邻周边 8 国的新疆在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地缘优势日渐显现, 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乌洽会)辐射西部的作用也逐步得到发挥。已连续举办 15 届的乌洽会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 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贸易盛会。举办 15 年来对外贸易成交额已累计达到 191.1 亿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成交 66 亿美元, 中国国内经贸总成交 40106.9 亿元人民币[7]。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 乌洽会正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合作, 促进中国内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 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复苏中亚经济, 促进中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源, 而中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新疆经济发展的腾飞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由于中国经济与中亚地区各国经济的互补性, 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将大大弥补中亚地区各国经济太相似,从而妨碍经济一体化的缺陷。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为中亚地区各国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为实现安全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可以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开创新理念、拓展新领域, 开创中国西部安全发展的新局面。具体来说:

  一是建立特别关税区或自由贸易区。可以参照深圳特区的模式, 或者参照 1991 年 10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协调的“开发图门江三角洲计划”模式, 在新疆开放口岸及相对国边境地区划定特别关税区或者是自由贸易区。近年来, 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提高使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印度依靠完善的服务业和软件业推动了本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客观上讲, 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次大陆国家, 都希望通过相互间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不断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所以, 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建立某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合作开发的区域, 加强中亚地区国家经贸联系、提高一体化程度, 是有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比如, 各国间可以首先通过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 划定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密切经贸联系。在此基础上签订各国间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统一各国间贸易的关税水平, 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人口超过 15 亿、面积 3000 万平方公里的机制健全、运行良好、充满活力的中亚统一大市场。加上印度, 这个统一市场将是一个人口约25 亿, 经济总量约 3.7 万亿美元, 面积约 3700 万平方公里。如果这个统一的大市场能够最终建立, 那么它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经济一体化区域。

  二是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为基础, 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法律政策、经济制度、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全面经济合作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大型投资项目的建设,还需要以政府协议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相互提供保护。因此,我国在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应以政府签订的大型合作项目为主。比如,中俄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同时,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 以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为牵引, 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将使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水平更高、更加多样化, 更有力地支持中亚地区各国的经济成长。这种经济互惠交流也将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 为中国西部创造更加稳定的安全环境。

  三是建立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预警机制, 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 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安全合作。作为一个地区, 中亚在政治、经济、安全和地理上的地区性特征非常完整和鲜明。但中亚是一个新兴地区, 它的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制度化和机制化欠缺, 地区整合性较弱。2002 年在圣彼得堡首脑会晤之后, “上海合作组织”有了宪章, 设立了常设秘书处, 成立了反恐中心。这在法律和组织上完善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 意味着上海合作组织将成为一个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地区组织, 意味着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地区组织, 已经开始将地区安全预警纳入职责范围。但作为一个地区性的、以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为目标的组织来说, 上海合作组织还应加强对当前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关注, 特别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地区, 作为一个大国利益交织的地区, 作为一个能源区, 中亚所面临的未来挑战将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因此, 极有必要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预警中心, 完善预警机制, 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社会动荡等。

  参考文献: 

  [1]http://www.ce.cn/xwzx/gjss/gdxw/t20040529_954263.shtml.

  [2]新华网快讯.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13/content_5322766.htm.

  [3]乌鲁木齐商务网.http://www.xjsw.gov.cn/html/wmzx/gjsc/2007/03/01/126- 9788334.html.

  [4]天山网.http://www.tianshannet.com/special/content/2007-05/28/content_1930546.htm.

  [5]http://cn.news.yahoo.com/050319/83/2a2d6_1.html.

  [6]http://news.sina.com.cn/c/2006- 06- 15/21519213882s.shtml.

  [7]http://www.szwto.gov.cn/CommonArticleDetail.aspxPageType=201&ArID=2497.

  [责任编辑: 周普元]

  The Cooperation of Region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Safety of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JIANG Jianhua, WANG Shuang, SINan

  (MilitaryCollege ofUrumqi, Urumqi, Xinjiang,830002)

  Abstract: Region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two chief gols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SCO in the year 2001, it has become a most active and influencial re-gional organization, which has taken on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regional security and ec-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he centrai- Asian countries may bring about the newchallenges for the functions ofthe SCO, and the safetyofthe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Key Words: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m; cooperation of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afetyof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