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界江黑龙江水质转好渐现“水清鱼肥”
新华网哈尔滨7月12日电(记者许正)禁渔保护鱼类产卵繁殖、增殖放流扩充鱼类“后备军”、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记者近日在黑龙江流域走访发现,近年来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正使黑龙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伴随黑龙江干流水质转好,“水清鱼肥”的景象正在逐渐显现。
黑龙江是中俄界江,以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等多种鱼类闻名。但因多年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致使黑龙江渔业资源一度遭遇“危机”,同时倒逼沿岸地区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
眼下,处在每年盛夏禁渔期的黑龙江江面略显“冷清”。不少想要一睹捕鱼者风采的游人虽有“失望”,但偶然停靠在岸边的渔政部门科研人员的捕捞“成果”还是让他们感到兴奋,一条条新鲜上岸的肥硕白鱼成了游人争相合影的对象。
在禁捕的同时,黑龙江沿岸黑河、同江、抚远等地亦多年坚持增殖放流扩充渔业资源“后备力量”。这其中,仅抚远县就已经连续25年累计向黑龙江流域进行大马哈鱼增殖放流2000余万尾。
黑龙江省环保部门7月初发布的消息称,中俄两国环保部门最新联合监测结果显示,界江黑龙江的水体水质正在逐渐好转,这一监测结果令中俄双方感到欣喜。
“这一点可从鱼群的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体现。今年春季黑龙江下游的渔业产量喜人,鱼体病害少,这对渔业发展来说是好信号。”黑龙江省抚远县水产局副局长原新太说。
纵然出现“水清鱼肥”,“靠水吃水”的黑龙江沿岸地区也并不会“竭泽而渔”。原新太表示,“以养为主”是渔业逐渐发展的方向,目前兴起的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正为沿岸渔业发展铺就新路。
来源:新华网 2014年07月12日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