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成员>成员国>中国

黑龙江将续写中俄友谊 构建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04-12 11:30:33作者:曲静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4-02-11

  黑龙江日报记者 曲静

  

  70.7万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全部行政区域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国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区域。国务院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将这一带明晰定位:中国沿边开放的新高地,中国沿边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中国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站和桥头堡。

  

  黑龙江省,由此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向打造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迈出坚实的步伐。

  

  2013年12月1日,星期日。绥芬河公路口岸,早上6时,一辆辆满载果蔬、建材、农机具等货物的俄方货车在公路口岸排起长队,等待查验出入境。这是该口岸实行每周七天过货通关的第一天。

  

  进入冬季,黑龙江省各沿江口岸进入季节性闭关期,大量进出境货物改由绥芬河公路口岸通关。绥芬河公路口岸由原来的每周六天通关制改为每周七天12小时通关制,以适应过货量增长的需要。在提升通关效率,减轻口岸压力的同时,为进出口企业营造健康、和谐、通畅的通关环境。

  

  同样是去年12月初,绥芬河市正式被国务院批复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这不仅标志黑龙江省对外开放、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黑龙江省成为中国面向俄罗斯、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自省商务厅的消息,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388.8亿美元,同比增长3.4%,超历史峰值3.7亿美元。其中,我省对俄罗斯进出口实现223.6亿美元,增长5.8%,占我省进出口总值的57.5%,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5.1%,位列第一。全省口岸货运量完成2662万吨,同比增长5.4%。

  

  伴随着黑龙江和蒙东地区的沿边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正在把《规划》的核心内涵与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谋划新思路,让丰富的资源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让原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发展的新动力。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规划》在完善开发开放政策、创新开发开放制度和加强组织协调方面,突破性地赋予我省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的支持政策,并提出切实的保障措施。我省沿边开发开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有助于加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我省与俄罗斯地方政府务实合作,为深化沿边开发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有助于促进国家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使我省进一步享受国家政策倾斜,为深化沿边开发开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有助于我省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开放层次不高、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沿边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提升;四是有助于我省谋求《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发展规划》和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两大战略实现有机结合、互动对接的有效路径,找准我省商务合作机会和对俄经贸合作升级的突破口,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按照国家沿边开放战略总体部署,《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提出了着力打造“两带一区”的沿边开发开放格局。绥芬河、穆棱、黑河、抚远等边境县市正在打造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带;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等市县则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较强的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依兰、方正、七台河……沿边开发开放带动区力求加强与先导带、支撑带的产业协作对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到2020年,全国对俄罗斯及东北亚沿边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基本建成,成为全国沿边地区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口岸城镇和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外向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适应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对外合作进一步深化,边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500元,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对俄罗斯进出口总额达到700亿美元,对俄罗斯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3000元和19200元。(编辑:颜秉光)

  

  到2025年,沿边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社会全面进步,人民更加富足,建成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新边疆。时不我待,打造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正在成为我们的战略使命。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