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成员>成员国>中国

三万里"长征" "中俄友谊之旅"联合报道团行记

发布时间:2019-04-12 11:31:05作者:饶彬彬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2006年09月11日 16:28:3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说:“正是他们,在北京至莫斯科之间万里之遥的道路上撒满了友谊”

  2006年9月4日的莫斯科红场上有一群特殊的中国人,他们开着中国造越野车,但不是游客也不是赛车手,而是跋涉了1.5万公里,从北京天安门广场来到了莫斯科红场的“中俄友谊之旅”联合报道团成员。

  “每位团员都是英雄” 

  当“中俄友谊之旅”联合报道团的13辆汽车缓缓驶进莫斯科红场时,报道团团员有的在笑,有的却不禁流下了眼泪。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在欢送仪式上致词说:“这样大规模的跨境报道在中俄新闻交往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我要向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挑战体力、耐力极限的车队队员们表达由衷的敬意!正是他们,在北京至莫斯科之间万里之遥的道路上撒满了友谊。”

  “每位团员都是英雄。”“中俄友谊之旅”联合报道团总指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王冬梅说,“大家克服了所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唉,又是冷面包。”中央电视台记者龚颖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慨叹。路上,冷面包和黄瓜是报道团的家常便饭。不仅如此,路程遥远、水土不服、语言障碍,也随时给大家制造着各种麻烦:为了赶路,不得不挨饿;为了报道,必须要牺牲睡眠;为了让后方及时收到前方的稿件,报道团不得不无奈地等着网线一字节一字节地传输数据。

  车队在抵达叶卡捷琳堡的时候,副总指挥尹力不得不离开车队提前赶往莫斯科。但他的“声音”却没有从车队的车载电台中消失,许多队员都模仿尹力副总指挥的声音:“我是二号车尹力,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惟妙惟肖的模仿让人仿佛觉得,尹力一刻也不曾离开车队。而尹力在莫斯科也时刻惦念着大家,他还专门写了一封长达千字的“相思信”,王冬梅总指挥通过广播念给大家听,场面非常感人。

  队医庞全智是全车队最忙碌的人,作为车长,他每天要驾车行驶六七个小时。晚上,别人都歇下来了,他还要敲开每间房间给大家送药,为大家检查。有的队员肌肉疼痛或者腰腿不好,他还要兼职做按摩师和针灸大夫。看着胖胖的他忙前忙后,队员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很感动。

  俄罗斯大娘打“友谊折扣” 

  一个个困难被克服,一粒粒友谊的种子在报道团成员的心中萌发。

  在途经的俄罗斯城市,报道团不仅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友好情谊,也切身体会到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俄罗斯各地方政府和普通民众先后十余次,向报道团献上了当地招待远客的“面包加盐”;俄警方全程引导护送“中俄友谊之旅”车队;行车中,路边的俄罗斯人总会向车队友好示意……

  车队长王晓说:“我们这代人受前苏联的影响很深,这次来到俄罗斯受到无数次热情的欢迎,真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报道团在俄罗斯的公路上行进时,曾路遇很多次俄罗斯人结婚的情景。新郎新娘每次总会主动邀大家一起照相,虽然来自不同国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这些新人一点也不介意和我们这些外国人分享他们的快乐。

  在穿越西伯利亚的时候,每天行车很远。一次,车队成员偶然进入了一家路旁的小咖啡屋。屋主人是位慈祥的俄罗斯老大娘。看到我们身上的“中俄友谊之旅”标志,大娘不等我们点菜就端上了一桌桌丰盛的午餐。最后,在大娘的一再坚持下,我们还享受了她的“中俄友好特别折扣”。

  走不完的“友谊之旅” 

  2006年7月25日,“中俄友谊之旅”联合报道团正式启程。当时,亲临“中俄友谊之旅”发车仪式现场的国务委员唐家璇说:“这是弘扬中俄伟大友谊的一次长征!”

  在活动的42天里,7家中国媒体累计发表各类新闻报道作品500余件,图片800余张。这些报道频繁出现在中国各主流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上,全面地展现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介绍中俄两国各领域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传统,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俄罗斯热”。

  在莫斯科期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了“中俄友谊之旅”联合报道团的专访。他说,这一路上,中国记者们一定收集了大量有关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相信你们的报道可以向从未到过俄罗斯的中国老百姓展示一个真实的俄罗斯。”

  从百姓到政府,俄罗斯人对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十分看重。“中俄友谊之旅”虽然已经走完了行程,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路却将永远地走下去。

  “中俄友谊之旅”是一次大规模的中俄媒体联合采访报道活动,是弘扬中俄伟大友谊的“长征”。——唐家璇(中国国务委员)

  我们同中国在很长的时期内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留学生的勤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纳伊里·扎莫夫(俄喀山大学代理校长)

  “中俄友谊之旅”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活动。很多俄罗斯人都羡慕你们的经历。——拉夫罗夫(俄罗斯外长)

  “中俄友谊之旅”,有助中国人民客观全面地了解俄罗斯,展示了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生动画面。——王国庆(中国国新办副主任)

  “泰纳线”输油管道建设将为泰舍特新增15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基里琴科(俄泰舍特大区副区长)

  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一个欧亚民族和文化的分界点。——王冬梅(中国国际台副台长)(饶彬彬)

 

    来源:国际在线 2006年09月11日 1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