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博览>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2019-04-12 11:47:11作者:苏畅文章来源:载《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乌兹别克斯坦下设1个自治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12个州,1个直辖市(塔什干市),149个区,124个城市,1 245个村。

  首都 塔什干市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中亚地区第一大城市。它是中央直辖市,全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交通运输枢纽。该市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恰特卡尔山脉西面,地处锡尔河右岸支流奇尔奇克河谷绿洲中心,海拔440~480米。面积有256平方公里,这里是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3℃,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1℃,最低温度为零下29℃;7月份平均气温为27.5℃,最高气温达到42℃。年降雨量是360~390毫米。人口215.53万,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城市。其中80%是乌兹别克人和俄罗斯人,少数民族有塔塔尔人、犹太人和乌克兰人等。

  塔什干分为11个区,即萨比尔·拉赫莫夫区、阿克马里·伊克拉莫区、齐兰扎尔区、谢尔盖里区、哈姆津区、尤奴萨巴特区、米拉巴特区、雅克萨拉伊区、沙伊汉达乌尔区、米尔扎·乌鲁克别克区、别克切米尔区。

  塔什干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世纪,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超过1500年。6世纪属于突厥汗国时便以商业和手工业著称,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塔什干在乌兹别克语中意为“石头城”,因地处山麓冲积扇一带,有巨大卵石而得名。在11世纪以前先后被称为“恰奇”、“沙什”和“宾肯特”,11世纪时乌兹别克著名的文学家别鲁尼和卡什卡里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中第一次把该城称为“塔什干”,从此沿用至今。13世纪起先后归属波斯帝国、帖木儿帝国、布哈拉汗国和浩罕汗国。1865年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一座建有城墙的城市,当时的人口约7万,成为沙皇俄国的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和锡尔河州中心。1867年成为土耳其斯坦自治共和国的行政中心。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中亚民族划界归并乌兹别克共和国,1930年成为该共和国首都。1966年4月26日发生7.5级大地震,遭到严重破坏,市内许多建筑为震后重建。1991年9月1日起成为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

  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中心,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5%,有近300家大、 中型企业。主要部门是机械制造、电力、机电、金属加工、航空制造、纺织等。塔什干是全国农业机械和纺织机械生产中心,生产各种拖拉机、汽车拖车、摘棉机、轧棉机、棉花播种机、精纺机、粗纺机等,还生产飞机、挖掘机、起重机、电缆和其他各种设备。此外,还是国家的轻工业中心,有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生产厂家。近年来与美国、中国、德国、韩国、土耳其、日本、英国、法国等建立了数百家合资企业。1994年,该市与中国上海市签订了关于结为友好城市的意向书。有数家中乌合资企业。

  2001年塔什干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 971亿苏姆,人均产值为32.34万苏姆,工业产值4 220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6 448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2 810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102.28万人,失业率0.3%,登记的失业人数为3 0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8 202亿苏姆,人均收入为38.05万苏姆,支出为9 669亿苏姆,人均支出为44.86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5 200家,商店4 742家,其中国有商店167家,私人商店4 575家。

  塔什干是中亚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有9个铁路车站,主要铁路有:塔什干—奥伦堡—莫斯科,塔什干—克拉斯诺沃茨克,塔什干—纳曼干—安集延,塔什干—安格连。有通往北京、汉城、德里、卡拉奇等大城市的国际航线。此外,塔什干几乎同独联体各国的首都均通航班。

  塔什干是中亚惟一建有地铁的城市,这里地上交通发达,地下铁路环绕全城,交通十分方便。1973年塔什干开始修建地铁,迄今地铁总长31公里,共有23站,分两条线路,分别名为“齐兰扎尔”和“乌兹别克斯坦”。地铁可运载27~30万名乘客。20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名为“尤奴萨巴特”的第三条地铁线,长为20公里,将在2003年全部完成。目前正在修建从南火车站到尤奴萨巴特区的第四条地铁线,名为“谢尔基里斯基”,而第五条环形地铁线正在筹划之中。塔什干地铁各站的名称在独立前后是不一样的,独立前大多以苏联的革命人物、历史事件等名称命名,独立后多改用乌兹别克斯坦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如,苏联时期的“十月革命”站,独立后改为“阿木尔·帖木儿街心公园”站,“列宁”站改为“穆斯塔克利克麦多尼”(乌兹别克语,意为“独立广场”)站,以及以乌兹别克斯坦人民作家哈姆扎、阿里舍尔·纳沃伊、别鲁尼、哈米德·阿利姆占、阿伊别克和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深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巴布尔、兀鲁伯等人命名的各地铁站名。乌兹别克斯坦的艺术家用浮雕等形式把塔什干的各个地铁站装饰得极具民族特色,这些美仑美奂的艺术品以勤劳的乌兹别克斯坦人民、乌兹别克斯坦的“白金”――棉花等为主题,材质往往是大理石或花岗岩。

  塔什干有新、旧城之分,清真寺、陵墓等古迹大都集中在旧城。1966年震后城市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并在市内广场上矗立起一座纪念碑,这是一块巨大方石,一面有裂缝,另一面刻有一钟面,指针指在5时24分,即地震突发的时刻。重建后的塔什干规划整齐,街道宽阔,风景优美,绿荫遍地。城中高层建筑不多,总体上既有俄罗斯建筑的风格,也有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古朴。歌剧院、电视台、运动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间以街心花园、广场、喷水池、纪念碑等,错落分布在新旧城中。现存的古迹有15、16世纪的宗教建筑和陵墓,其中的巴拉克汗-马德拉斯神学院已成为中亚和哈萨克穆斯林理事会总部。市内还有许多艺术宫、博物馆、公园等。

  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科学、文化、教育中心。2001∕2002学年有普通中小学364所,在校学生有378 400名;37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7 310名;25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0 442名;28所高校,在校学生90 643名;其中最著名的高校塔什干国立兀鲁伯大学建于1920年。其他重要高校还有:塔什干国立工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塔什干国立东方语言学院、乌兹别克斯坦世界语言大学等。研究机构有18个科学院,科研人员6 297名,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研究中心、中亚石油工业研究所、中亚地质研究所、中亚农业经济研究所等。塔什干还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场所,这里举办过亚非拉国际电影节、各种国际学术讨论会。全市还有168座图书馆,70个俱乐部,30个电影院,24个博物馆,13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80.8名医生。

  塔什干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东部,北部与东北部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连,南部同塔吉克斯坦接壤。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人口240.5万(不含塔什干市),首府塔什干市。塔什干州处于天山西面和锡尔河中游,主要河流是锡尔河及其支流契尔契克河。主要民族是乌兹别克人,其他民族有俄罗斯人、哈萨克人、朝鲜人、乌克兰人、塔吉克人、犹太人等。

  2001年塔什干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 733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9.77万苏姆;工业产值4 841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2 731亿苏姆;农业产值2 699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1 088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人口90.69万人,失业率0.1%,登记的失业人数为9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3 316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3.85万苏姆,支出为3 357亿苏姆,人均支出为14.02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4 400家,商店4 202家,其中国有商店48家,私人商店4 154 家。

  塔什干州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最大煤炭产地,最大铜矿所在地。安格连-阿尔马雷克地区矿藏丰富,有煤、铜、金、银、铅、宝石、稀有金属、建材原料等,还有数量可观的温泉水和矿泉水。大部分矿产埋藏不深,易开采[5]。塔什干州工业发达,主要部门有动力、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纺织、电子、缝纫、制鞋、棉花加工等,有国营塔什干地区发电站、契尔契克-保兹苏依电站等大型火力发电站,以及塔什干农业机械厂、乌兹别克农业机械厂、契尔契克农业机械厂、塔什干拖拉机厂等农业机械厂等。工业部门主要生产水泥、瓷器、石棉制品、砖和钢筋结构制品、氮肥、磷肥以及油漆、染料、塑料制品,还生产摘棉机、棉花播种机、玉米收割机、轧棉机,飞机、纺织机械、轻工设备、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 粮食、园艺蔬菜、棉花是农业主要部门,此外,以发展肉奶生产为方向的畜牧业、池塘养鱼业、家兔养殖业也有相当规模。主要农作物有棉花、麻、蔬菜、肉类、奶制品。2001年有农业耕地76.79万公顷。生产土豆产品131 000吨,蔬菜585 900吨,瓜类58 000吨,水果86 300吨,肉类105 000吨,牛奶351 900吨,蛋类3.087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899所,在校学生有520 400名[6];21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8 283名;19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6 391名;2所高校,在校学生8 539名;3个科学院,科研人员1 116名。有若干农业科研机构,如园艺研究所、葡萄种植研究所、畜种研究所、中亚养蚕研究所等。有530座图书馆,247个俱乐部,154个电影院,6个博物馆。每万名居民有25.7名医生。

  1995年9月,塔什干州与中国山西省结成友好省州,该州安格连市与大同市签订了关于结成友好市的意向书。

  安集延州 位于费尔干纳盆地东部,面积0.42万平方公里,人口213.55万,是独联体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10%。东部有费尔干纳山和阿赖山,西部是高原。首府安集延市,人口30余万。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吉尔吉斯人、鞑靼人、塔吉克人、维吾尔人和朝鲜人。 2001年安集延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 071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8.17万苏姆;工业产值2 800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3 046亿苏姆;农业产值2 242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627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人口84.78万人,失业率0.3%,登记的失业人数为2 8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3 789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6.92万苏姆,支出为3 686亿苏姆,人均支出为16.46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6 900家,商店5 997家,其中国有商店54家,私人商店5 943家。

  该州工业较发达,主要有机械制造、建材、轻工、食品、电机等部门,有机械制造厂、化工厂、榨油厂、肉制品厂、葡萄酒厂、鞋厂等。此外,该州的安集延、和卓阿巴德、布斯塔、南阿拉梅什克等地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区,有和卓阿巴德-安集延-列宁斯克天然气管道。

  安集延州气候温暖,农业较发达,尤其在棉花、粮食、水果和蔬菜种植方面。此外,养蚕业也是该州农业中的重要部分。2001年有农业耕地25.17万公顷。生产土豆64 600吨,蔬菜369 600吨,瓜类8 300吨,水果178 500吨,肉类55 900吨,牛奶338 900吨,蛋类0.977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753所,在校学生有546 900名;15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 736名;34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1 449名;5所高校,在校学生13 023名;3个科学院,科研人员1 330名。有531座图书馆,204个俱乐部,36个电影院,9个博物馆,3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30.7名医生。

  锡尔河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偏东,锡尔河的左岸和该河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出口处。该州的主要河流是锡尔河。锡尔河州地势南高北低,东部是锡尔河谷地,州内有部分荒漠草原。面积0.51万平方公里,人口66.08万。首府古利斯坦市,人口5.5万。主要民族是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鞑靼人、哈萨克人、塔吉克人、朝鲜人。

  主要工业部门是棉花加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建材、食品、轧棉业、缝纫业等[7]。1998年锡尔河州的生产总值是296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65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152亿苏姆居民收入为220亿苏姆,支出为176亿苏姆。失业人数为1 200人。

  2001年锡尔河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 049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5.97万苏姆;工业产值1 141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471亿苏姆;农业产值820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246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25.26万人,失业率0.7%,登记的失业人数为1 7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703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0.69万苏姆,支出为593亿苏姆,人均支出为9.02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1 600家,商店1 455家,其中国有商店20家,私人商店1 435家。

  农业的主要部门是植棉业。2001年有农业耕地29.73万公顷。生产土豆13 200吨,蔬菜91 700吨,瓜类75 900吨,水果11 600吨,肉类26 300吨,牛奶120 800吨,蛋类0.251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312所,在校学生有157 200名;7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 285名;14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6 682名;1所高校,在校学生3 029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933名。有219座图书馆,132个俱乐部,44个电影院,2个博物馆,1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6.7名医生。

  纳曼干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费尔干纳谷地北部,锡尔河右岸,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与塔吉克斯坦相连。州内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最大河流是锡尔河。面积0.7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人口198.87万。首府纳曼干市,人口34万。纳曼干州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俄罗斯人、鞑靼人、吉尔吉斯人等。

  2001年纳曼干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 445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2.38万苏姆,工业产值966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1 593亿苏姆,农业产值1 644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592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62.02万人,失业率0.3%,登记的失业人数为2 0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1 988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0.06万苏姆,支出为1 881亿苏姆,人均支出为9.52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4 200家,商店4 073家,其中国有商店18家,私人商店4 055家。

  州内矿藏有石英、锑、金、铜、铁、锡、石油。主要工业部门有建材、机械制造、电力等。轻工业占重要地位,其中食品工业(包括油脂、葡萄酒、肉奶制品、罐头等)较发达。

  农业的主要部门是植棉业。基本农作物是棉花,此外还有粮食、蔬菜、葡萄、水果等。畜牧业以养牛为主。2001年有农业耕地39.1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68 300吨,蔬菜252 000吨,瓜类25 600吨,水果71 500吨,肉类53 900吨,牛奶263 100吨,蛋类0.422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675所,在校学生有496 800名;8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1 472名;28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7 429名;3所高校,在校学生8 748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1 111名。有409座图书馆,162个俱乐部,110个电影院,1个博物馆,1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8.4名医生。

  费尔干纳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东部,费尔干纳盆地的南部。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与塔吉克斯坦相邻。该州的北部是库什捷宾斯克高地和雅兹亚瓦斯克草原。主要河流有锡尔河、伊法拉河、索赫河、沙赫马尔丹河和伊斯法依拉姆萨依河。面积0.71万平方公里,人口274.16万。每平方公里404.4人。首府费尔干纳市,人口20余万。主要居住着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塔吉克人、鞑靼人、吉尔吉斯人。

  2001年费尔干纳州国内生产总值为4 582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6.82万苏姆,工业产值3 271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3 374亿苏姆,农业产值2 323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1 101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104.2万人,失业率0.3%,登记的失业人数为3 4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3 974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4.59万苏姆,支出为3 908亿苏姆,人均支出为14.34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6 300家,商店5 058家,其中国有商店24家,私人商店5 034家。

  工业部门主要有棉纺、化工、石油和建材。大部分金属加工企业、建材企业和纺织企业集中在费尔干纳、马尔吉兰和浩罕。轻工业主要是轧棉业,食品工业有油脂工业、罐头工业、葡萄酒酿造业等。

  农业主要是植棉业、葡萄种植业、园艺业和养蚕业。有3个大型灌溉系统。2001年有农业耕地31.75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83 000吨,蔬菜274 300吨,瓜类25 400吨,水果97 800吨,肉类64 500吨,牛奶380 400吨,蛋类0.841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924所,在校学生有670 700名;17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2 609名;31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9 253名;3所高校,在校学生13 225名;3个科学院,科研人员1 063名。有606座图书馆,208个俱乐部,231个电影院,12个博物馆,4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4.7名医生。

  吉扎克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北部是饥饿草原、克孜尔库姆沙漠的东南边缘地带和艾达尔湖,南部是努拉套山和突厥斯坦山的支脉。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6%。人口101.11万。首府吉扎克市,人口12万。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俄罗斯人、鞑靼人、吉尔吉斯人、朝鲜人、塔吉克人等。

  2001年吉扎克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 306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3.01万苏姆,工业产值349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577亿苏姆,农业产值1 011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579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29.8万人,失业率0.3%,登记的失业人数为8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899亿苏姆,人均收入为8.96万苏姆,支出为735亿苏姆,人均支出为7.32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1 500家,商店1 454家,其中国有商店18家,私人商店1 436家。

  工业的主要部门有建材、采矿、机械制造。轻工业主要有、食品针织等。

  该州农业主要以棉花、粮食、瓜果蔬菜,以及养殖卡拉库尔羊、奶牛为主。2001年有农业耕地124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12 500吨,蔬菜59 000吨,瓜类38 500吨,水果23 300吨,肉类61 800吨,牛奶195 700吨,蛋类0.369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533所,在校学生有255 700名;9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8 171名;14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 226名;2所高校,在校学生5 404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656名。有277座图书馆,167个俱乐部,42个电影院,5个博物馆,2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2.9名医生。

  撒马尔罕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部,泽拉夫尚河流域的山间盆地。东北部有突厥斯坦山的支脉,南部有泽拉夫尚山的支脉,西部是卡尔纳布楚里草原,北部靠近克孜尔库姆沙漠边缘。州内有泽拉夫尚河。面积2.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5%。人口275.84万,首府撒马尔罕市,人口50多万。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鞑靼人、塔吉克人、阿塞拜疆人、哈萨克人、犹太人、土库曼人。

  2001年撒马尔罕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 584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3.09万苏姆,工业产

  值1 347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2 120亿苏姆,农业产值2 469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6 16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93.61万人,失业率0.5%,登记的失业人数为4 4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2 770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0.11万苏姆,支出为2 644亿苏姆,人均支出为9.65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8 100家,商店5 920家,其中国有商店28家,私人商店5 882家。

  该州工业部门主要有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化工、建材,食品是轻工业的主要部门。工业大多集中在撒马尔罕和卡塔库尔干。

  农业主要以棉花、养蚕、葡萄种植和园艺为主,建有一批水库,如卡塔库尔干、卡拉杰宾斯克、图逊沙依斯克、扎尔巴得斯克等水库。2001年有农业耕地129.91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197 000吨,蔬菜444 100吨,瓜类30 100吨,水果111 000吨,肉类108 500吨,牛奶437 300吨,蛋类2.524亿个。

  该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最为发达。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1 204所,在校学生有714 900名;14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0 221名;25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8 047名;6所高校,在校学生16 329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902名。有卡拉库尔羔羊养殖研究所、葡萄园艺和葡萄酒酿造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有793座图书馆,500个俱乐部,215个电影院,乌兹别克斯坦伊克拉莫夫历史文化艺术博物馆、兀鲁伯纪念馆等8个博物馆,4个剧院,13个休养基地。每万名居民有31.8名医生。

  苏尔汉河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最南部,东部与北部与塔吉克斯坦接壤,西部同土库曼斯坦相连,南部沿阿姆河同阿富汗相邻。该州的中部和南部是平原,平原以北有希沙尔山脉,以西和西北方有其支脉拜松寺山、库吉塔格套山,以南是阿姆河谷地,东部有巴巴塔格山。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6%。人口180.5万。首府铁尔梅兹市,人口近10万。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俄罗斯人、鞑靼人、土库曼人、乌克兰人、朝鲜人和哈萨克人等。

  2001年苏尔汉河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 530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4.13万苏姆,工业产值600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1 169亿苏姆,农业产值2 027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536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58.31万人,失业率0.2%,登记的失业人数为9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1 731亿苏姆,人均收入为9.67万苏姆,支出为1 423亿苏姆,人均支出为7.94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5 500家,商店3 088家,其中国有商店49家,私人商店3 039家。

  该州工业主要部门有建材、矿山开采、石油、煤炭工业,轻工业有轧棉、缝纫、丝织,食品加工业有榨油、水果、蔬菜、葡萄酒、肉奶制品等。

  农业是该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有植棉、养蚕、园艺和草地畜牧业。该州是细纤维棉花的主要产地。2001年有农业耕地116.77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56 300吨,蔬菜182 400吨,瓜类64 100吨,水果49 100吨,肉类75 200吨,牛奶327 700吨,蛋类0.935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812所,在校学生有485 800名;8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0 560名;20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3 614名;1所高校,在校学生5 927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761名。有425座图书馆,247个俱乐部,84个电影院,1个博物馆,2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4.8名医生。

  

  卡什卡达里亚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南部,地处卡什卡达里亚河流域,帕米尔-阿赖山系的西侧,北部与西部是沙漠平原,南部是草原,东南部是吉萨尔山脉的支脉。主要河流是卡什卡达里亚河。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3%,人口225.7万。首府卡尔希市,人口近18万。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8%,居各州之首。

  2001年卡什卡达里亚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 145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4.06万苏姆,工业产值2 408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1 695亿苏姆,农业产值1 593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2 319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73.62万人,失业率0.3%,登记的失业人数为2 1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2 465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1.02万苏姆,支出为2 041亿苏姆,人均支出为9.13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4 300家,商店4 030家,其中国有商店21家,私人商店4 009家。

  该州工业以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轻工业主要有集中在基塔卜-沙赫里沙布兹盆地和卡尔希草原的轧棉业,食品工业有榨油、罐头、葡萄酒、糖果等。此外,还有天然气、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等。

  农业的主要部门是植棉、畜牧和粮食种植。该州建有一批大型水库,如卡什卡达里亚河上的奇姆库尔干水库、古扎尔达里亚河上的帕奇卡马尔斯克水库。2001年有农业耕地221.4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41 400吨,蔬菜141 300吨,瓜类31 600吨,水果36 300吨,肉类95 300吨,牛奶346 300吨,蛋类0.924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1 090所,在校学生有594 700名;8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4 949名;20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6 183名;2所高校,在校学生8 443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697名。有409座图书馆,156个俱乐部,30个电影院,2个博物馆,4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6.4名医生。

  布哈拉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克孜尔库姆沙漠的包围之中,气候炎热。有泽拉夫尚河流过,该河注入沙漠,形成一些盐湖。南部在与土库曼斯坦相邻处有阿姆河。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2%,人口146.06万。首府布哈拉市,人口24万。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哈萨克人、塔吉克人、卡拉卡尔帕克人。 2001年布哈拉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 257亿苏姆,人均产值为22.45万苏姆,工业产值

  1846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1 319亿苏姆,农业产值1 663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566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59.67万人,失业率0.3%,登记的失业人数为1 6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2 004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3.81万苏姆,支出为1 782亿苏姆,人均支出为12.29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4 300家,商店3 224家(2002年1月),其中国有商店5家,私人商店3 219家。

  该州工业主要部门有天然气开采、石油、贵重金属和建材业等。布哈拉-希瓦地区有储量很大的天然气田。轻工业主要部门是轧棉、纺织、榨油、酿制葡萄酒和加工卡拉库尔羔皮等。 农业主要有植棉业、养蚕业和卡拉库尔羊养殖业。2001年有农业耕地291.34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44 800吨,蔬菜155 400吨,瓜类35 000吨,水果55 300吨,肉类69 700吨,牛奶267 800吨,蛋类0.651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536所,在校学生有366 700名;10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0 364名;19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 901名;3所高校,在校学生10 969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875名。有458座图书馆,152个俱乐部,57个电影院,6个博物馆,2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32.6名医生。

  纳沃伊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部,面积11.0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克孜勒库姆沙漠。该州受咸海生态危机影响较严重。人口79.87万,首府纳沃伊市,人口近12万。州内泽拉夫尚市黄金储量丰富。1995年9月纳沃伊市与中国湖南省株州市结成友好城市。

  2001年纳沃伊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 960亿苏姆,人均产值为24.63万苏姆,工业产值

  3 245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644亿苏姆,农业产值756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1 030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33.07万人,失业率0.5%,登记的失业人数为1 8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1 394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7.51万苏姆,支出为1 002亿苏姆,人均支出为12.59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1 700家,商店1 312家,其中国有商店67家,私人商店1 245家。

  2001年有农业耕地1 013.78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16 100吨,蔬菜54 100吨,瓜类16 700吨,水果22 600吨,肉类47 400吨,牛奶130 300吨,蛋类0.636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381所,在校学生有198 000名;3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 750名;11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6 491名;2所高校,在校学生5 841名;2个科学院,科研人员544名。有257座图书馆,92个俱乐部,34个电影院,7个博物馆。每万名居民有30.4名医生。

  花拉子模州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西北部,大部分处于阿姆河三角洲,西部与西南部同卡拉库姆沙漠相接。州内的主要水源是阿姆河,南部有一些小型湖泊。面积0.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137.18万。首府乌尔根奇市,人口14万左右。该州矿产资源贫乏,且受咸海生态危机影响较严重。希瓦是该州的重要城市。主要民族有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哈萨克人、鞑靼人、朝鲜人等。

  2001年花拉子模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 898亿苏姆,人均产值为13.94万苏姆,工业产

  值700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995亿苏姆,农业产值1 167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526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有46.83万人,失业率0.8%,登记的失业人数为3 8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1 521亿苏姆,人均收入为11.18万苏姆,支出为1 302亿苏姆,人均支出为9.57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3 000家,商店2 813家(2002年1月),其中国有商店8家,私人商店2 805家。

  主要工业部门有轧棉、榨油、酿制葡萄酒、加工肉奶制品、制糖、建材等。农业的主要部门是植棉、粮食(以水稻为主)、养殖业等。2001年有农业耕地40.22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27 400吨,蔬菜110 300吨,瓜类34 400吨,水果49 900吨,肉类53 700吨,牛奶383 800吨,蛋类1.103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541所,在校学生有342 300名;7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9 007名;22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3 091名;1所高校,在校学生5 535名;1个科学院,科研人员345名。有424座图书馆,304个俱乐部,54个电影院,2个博物馆,2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9.5名医生。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 位于克孜勒库姆沙漠西北部,乌斯秋尔特高原东南和阿姆河三角洲,咸海南岸。受咸海生态危机影响较严重。境内有阿姆河。地下矿藏有天然气、铁、磷钙土、大理石、花岗石和其他建材。面积16.66万平方公里,占乌兹别克斯坦领土总面积的37.1%,是乌兹别克斯坦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人口154.33万(2002年1月)[1],人口密度为9.2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5.78万,农村人口78.55万[2]。首府努库斯市,人口近20万。下设15个区、12个市、16个镇、120个村。境内地区间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民族有卡拉卡尔帕克人,其次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土库曼人、俄罗斯人、朝鲜人、鞑靼人。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建于1932年3月20日,1936年12月5日划归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其自治共和国。1991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改为现名,行政隶属关系未变。拥有自己的宪法,是乌兹别克斯坦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2001年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1 233亿苏姆,人均产值为8.02万苏姆[3];工业产值576亿苏姆;商品零售总额817亿苏姆;农业产值454亿苏姆。基本建设投资518亿苏姆;从事经济活动人口49.46万人,失业率1.7%,登记的失业人数为8 300人。居民全年收入为1 385亿苏姆,人均收入为9.01万苏姆,支出为1 054亿苏姆,人均支出为6.86万苏姆。生产零售商品的企业有2 200家,商店1 437家,其中国有商店19家,私人商店1 418家。

  轧棉业、鱼品加工业是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工业的主要部门,此外还有农产品原料加工、建材、金属加工等部门,生产砖、钢筋混凝土构件、石灰,修理汽车、船舶等。轻工业有缝纫、制鞋、家具、面粉、奶肉制品加工业等。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努库斯、奇姆巴依、塔赫阿塔什、穆依纳克等地。苏联时期主要向各加盟共和国提供棉花、大米、鱼罐头、蚕茧、卡拉库尔羔皮、麝鼠皮、蚕丝等;调入的产品主要有煤、石油产品、机械、木材、化肥等。 主要农作物是棉花、水稻以及苜蓿种子。畜牧业较发达,阿姆河三角洲的土加植物和草场及天然牧场为养羊、牛、马、骆驼等提供了丰富的饲草。2001年有农业耕地529.38万公顷。2001年生产土豆6 800吨,蔬菜30 700吨,瓜类22 500吨,水果8 100吨,肉类36 300吨,牛奶121 200吨,蛋类0.158亿个。

  2001∕2002学年普通中小学764所,在校学生有377 900名[4];17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0 148名;21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0 563名;2所高校,在校学生11 507名;3个科学院,科研人员886名。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卡拉卡尔帕克分院,分院设有历史语言文学研究所、自然科学综合研究所和农业研究所等。有430座图书馆,168个俱乐部,187个电影院,3个博物馆,3个剧院。每万名居民有28.7名医生。

  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城市:

  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州首府,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著名旅游城市。位于泽拉夫尚河畔,东北至首都塔什干的铁路距离为270公里,南至阿富汗国境为249公里。面积51.9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主要民族是乌兹别克人,还有塔吉克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朝鲜人等。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地处中国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历史悠久,公元前4世纪已为史书记载,古称马拉坎达,中国古书称之为“康居”、“康国”。曾为索德候国的都城。公元329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公元712年,随着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斯兰教也传入撒马尔罕。6~18世纪先后被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伊朗人占领。13世纪初归并花拉子模王国,后成吉思汗大军入侵,到14世纪末成为帖木儿帝国的首都。1868年被俄国占领,其重要性有所削弱。1896年铁路铺设完毕,从而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出口葡萄酒、干果和新鲜水果、棉花、稻米、丝绸和皮革的重要中心。1924~1930年是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1938年成为撒马尔罕州首府。

  苏联时期,撒马尔罕的经济活动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如轧棉、丝纺织、水果罐头、葡萄酿酒、服装、皮革、鞋靴和卷烟等,拖拉机、汽车配件、电影机械等制造业也得到了发展。

  该市系州经济和商业中心,有机械制造,化学、轧棉、丝织、食品等工业,生产瓷器、烟草、茶叶、矿肥。城内还有一座中亚唯一生产客运电梯的工厂。出口葡萄酒、干果、棉花、稻米、丝绸和皮革。这里的民族工艺以手织地毯和陶器最为闻名。撒马尔罕陶器是一种穆斯林陶器,公元10世纪时,该地的陶器业达到顶峰,所产器皿以黑色、红色和乳白色为底,上面绘有绿色、黄色、粉红色和棕色的纹样。最有名的、也最古老的制品是在白陶坯上刻入黑色的古代阿拉伯文字。其他装饰还有玫瑰花饰、棕榈饰、花卉、孔雀翎眼和几何图形等。

  1871年开始建设新城区,但大量建筑物建于苏维埃时代,规模宏大。有6所高等院校,以及独联体国家唯一一所大卡拉库尔羔羊养殖研究所、农学院、医学院和贸易学院,还有多个考古研究所。有乌兹别克和俄罗斯剧院等3座剧院,3座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属的国际中亚研究所也设在该市。

  布哈拉 布哈拉州首府。它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泽拉夫尚河三角洲上的沙赫库德运河河畔,布哈拉绿洲中部。人口23.6万,是布哈拉州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东北距首都塔什干434公里。

  布哈拉是中亚著名的古城。它兴建于公元前1世纪, 9~10世纪时是萨曼王朝的国都和文化艺术中心,1220年成吉思汗占领布哈拉,后又遭卡拉罕王朝和契丹人的统治,1370年被阿木尔·帖木儿控制。16世纪中叶,乌兹别克谢巴尼德人建立布哈拉汗国,把布哈拉定为都城,1920~1924年是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首都。布哈拉地处欧亚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商业贸易繁荣。是中亚古代商业、建筑技术、科学、文学艺术比较发达的地区。

  布哈拉还是中亚宗教中心、伊斯兰教徒研究神学的中心,先后有过许多神学院和伊斯兰教高等学府,如米里-阿拉伯神学院等。“布哈拉”一词在梵文中有“修道院”之意。布哈拉的各个王朝都修建了很多建筑物,包括宫殿、清真寺、陵墓、神学院和市场等。这些古建筑独具匠心、极负盛名,错落有致、交相辉映,使布哈拉弥漫着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故布哈拉又有“博物馆城”之称。 布哈拉分新城和旧城,旧城仍保留了昔日的风貌,古老的清真寺、神学院,砖坯砌就的平顶民房和带篷盖的集市遗址四处可见,充分显现了昔日的繁华和长期作为贸易重镇和宗教中心的地位。在勒吉斯坦广场(即大校场)上耸立着阿尔卡禁城,禁城内有宫殿、造纸厂、国库等建筑物。其中的艾米尔宫占地3公顷,是布哈拉汗王的宫院。现在禁城已辟为阿尔卡史志博物馆。伊斯马益·萨曼尼陵墓是闻名中亚的古迹,也是9~10世纪中亚建筑艺术的代表,它以优美的造型和独特的建造技巧而著称。陵墓里埋葬的是萨曼王朝(公元875~999年)的创立者伊斯马益·萨曼尼。9世纪后半叶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瓦解后,萨曼王朝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国家。在萨曼王朝时代,布哈拉的文学和科学都很发达,当时的布哈拉宫廷图书馆藏有很多珍贵手稿,每一门科学和文学书籍都设专室收藏。

  布哈拉的经济以食品工业和轻工业为基础,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布哈拉附近发现天然气,此后城市发展迅速,其地位也日趋重要。工业企业有乌兹别克斯坦唯一的大型卡拉库尔羊皮加工厂,以及轧棉厂、榨油厂、制鞋厂、葡萄酒厂、奶品加工厂等,还有一些金饰、丝织、金属加工等著名的传统手工业。有师范学院,塔什干工学院布哈拉分部,以及技术学校、音乐学校和矿山地质、农业等中专学校。有1座剧院,1座地方史志博物馆和保存有纳沃伊、菲尔达乌斯等诗人手稿的阿维森纳图书馆。

  [1] 以下各州人口数字均为2002年1月。

  [2] 《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统计年鉴》,塔什干,2002年俄文版,第7、8、9页。以下各州数字皆出于此。

  [3] 《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统计年鉴》,塔什干,2002年俄文版,第6、16、22、24、25、48、75、56、59、61、81、82页。以下各州数字皆出于此。

  [4] 《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统计年鉴》,塔什干,2002年俄文版,第32、33、35、36、37、38、40、44页。以下各州数字皆出于此。

  [5] 王沛主编:《中亚五国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页。

  [6] 《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统计年鉴》,塔什干,2002年俄文版,第32、33、35、36、37、38、40、44页。以下各州数字皆出于此。

  [7]王沛主编:《中亚五国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页。

  来源:载《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