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资料>科技交流

走出简单的“Give & Buy”——专访俄罗斯驻华科技参赞Sergey Bulgachenko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8:53作者:文章来源:俄罗斯驻华大使馆 2013年10月31日

  “This is magnificant!”无论是欧式典雅的喷泉,穹窿圆顶还是城堡般的办公大楼,每个走进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的人都会感叹于这座奢华而低调的外交园林。在东直门内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段,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就拥有16公顷的占地面积。64年前,前苏联是首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因此,政府就将这块地划给前苏联作为使馆用地,也造就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驻外使馆”。时至十月,天气微寒,使馆里却依然绿意盎然。当时正值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准备访华期间,本不想去打扰,但俄罗斯驻华科技参赞Bulgachenko Sergey诚挚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Sergey Bulgachenko留给人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他那一头飘逸的银发,更是他鲜明的性格。

  他认真而严谨,回答问题前常会查阅自己带来的一大摞资料,而且不会在不确定的问题上打一点马虎眼。他也非常恋家,一谈起他的家人和祖国就会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时常感叹就算视频电话技术也不能一解思乡之愁。他也让记者颇为头疼,想让这位不苟言笑的外交官在镜头前笑一下简直难于登天。

  科学新闻:中俄一直拥有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您如何看待这份合作?

  Bulgachenko:中俄科技合作一直是双边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年中更是得到了多角度、全面的发展。而这主要是基于两国在1992年签署的《中俄政府科技合作协定》。目前,两国科技合作正在稳步前进,开展了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政治领域在内的100多个联合研究项目,两国的学术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和公司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科学新闻:目前中俄科技合作的模式是否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Bulgachenko:如今,中国的经济贸易领域发展的很好。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希望,中俄双方可以集中双方的资源和技术,真正通过合作取得更好、更快的科研成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里,为什么我们进行科技合作。我们希望真正能够合作,而不只是为中国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不是个好现象,这是二三十年前的合作方式。现在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几乎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但是我们应该转变我们的合作模式,从旧套路中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与科技部合作,试图改变这种合作机制

  科学新闻:所以您希望我们从单纯的“Give and Buy(提供与购买)”的模式转变到真正的战略合作?

  Bulgachenko:是的,我们现在仍处于这种单纯的“提供与购买”机制,俄罗斯为中国提供知识、提供技术,但这种模式没什么效果,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我们不应止步于单纯的技术交换,应该通过战略合作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并能够将中俄合作的产品推向世界。

  这种共同的产品可以推动两国政府合作的互利共赢。但是目前你们有很多的愿望和想法,也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也有很多科技人才,但是你们不愿意轻易放弃现有的机制去寻找新的合作机制。

  科学新闻:您的意思是说俄罗斯正在努力推动新的合作机制,而中国仍在犹豫,是吗?您希望中国对此进行什么样的努力?

  Bulgachenko:是的。中俄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彼此。你们有这么多人才、特区、高校。因此在新时期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将两国的利益最大化,通过改革这一机制获得两国更有效的科技成果。

  现在两国仍然停留在交换观点的阶段,并没有签署任何与此相关的协议。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认为现在必须要进行改变,必须要革新。但我们也认识到这一转变的难度。这不容易,需要时间去酝酿,但现在是时候进行改变了。

  科学新闻:您认为近年来,两国科技合作有哪些强势领域?

  Bulgachenko:我们的科技合作领域非常多,而且很多领域都成果斐然。比方说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医药制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这些都很好。

  我主要负责的是基础研究,为专家学者搭建良好的沟通合作平台。但是基础研究很难快速见到成果,因此这方面可能合作20多年都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成效。

  科学新闻:您认为未来两国科技合作有哪些潜力领域?

  Sergey:中国现在存在大气污染等问题。因此未来,首先是环境保护、水净化、绿色能源、化学制品、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生物制药,这些都将是我们的主要合作方向。

  科学新闻:您认为两国在多年的科技合作中有没有什么经典的创新案例?

  Bulgachenko:多年来,两国的客观需求要求我们发展多样化的创新合作。而中俄技术园区正在成为两国投资和科技合作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自2000年,我们在烟台建立了第一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2001年又在浙江巨化建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园,为两国在新材料、能源、激光技术、光电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6年,我们在长春市建立了工业园区,在俄罗斯激光技术和制药技术之上,进行这些方面的发展生产。同年我们又建立了沈阳科技园区,在农业、新材料、激光、航空航天等领域共同研发新技术。

  去年,两国又决定在俄罗斯创新中心Skolkovo和中关村高新发展园区的基础上,建立联合工业园。我们希望未来两国可以建立更多的合作园区,首先是Skolkovo,然后再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建立更多的科技园。

  科学新闻:这里面很多园区都建在中国,而俄罗斯只有一个合作园区。这是否有利于两国科技合作的发展?

  Bulgachenko:这里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几年中俄合作的科技园区发展并不好。十几年前我们提出了这个好点子——在中国国情下,运用俄罗斯的技术和想法建设中俄合作科技园,并共同进行商业化活动。但不幸的是,这些想法都没达到当初的预期。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科技园都在中国,而俄罗斯只有一个合作园区。

  德鲁兹巴(Druzhba,在英语中代表友谊)中俄工业园设立在莫斯科国立动力大学,主要负责为中国企业提供俄罗斯的技术转移。2011年,两国决定扩展该工业园并为中俄两国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经验技术。

  未来,在区域发展项目的推动下,两国将继续建立更多的科技园区,比方说俄罗斯的海参崴、阿穆尔以及中国的牡丹江和大连。

  我们与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达成了很好的合作协议。但是政府间的合作框架有时候比较官方,不适用于所有的研究机构和院所。所以我们也会进行各个层面的合作,就像科研院所和高校间、行业间、实验室之间等合作。举个例子,在我们阿穆尔河流域和黑龙江省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可能会更加简单有效。

    来源:俄罗斯驻华大使馆 2013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