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资料>科技交流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科技合作示范带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8:53作者:陈晨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2014-06-12

  作为连接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全球最长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科技合作交流由来已久。刚刚在西安落幕的第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简称“西洽会”)上,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与会专家表示,丝路沿线国家在科技合作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应在已有合作基础上,着力提升高科技产业附加值,将新丝路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带。

   丝路技术交流历史悠久 新时期科技合作前景广阔 

  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科技合作亦由来已久。西安交通大学欧亚经济研究院教授冯宗宪介绍说,丝绸之路自古就一条科技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印刷术、冶炼技术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中国也从西方汲取了天文学、历法、数学、医药等。

  相似的经济结构、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共同面临的技术领域问题,被普遍认为是新时期丝路沿线国家具有科技合作广阔前景的重要原因。与会专家表示,绵延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能源富集区。在此思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亟需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重视和谐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安全,治理荒漠化,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而这些都需要国家间紧密的科技合作务实推进。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清洁能源一定能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经济动力。再如,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修复技术、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荒漠化治理技术等,都是共同面临的技术领域难题。”陕西省科技厅厅长李明远表示。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水资源匮乏、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使其在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具有强烈的“技术渴求”。该国80%的西红柿和黄瓜需要从国外进口,其工业温室、水果产量仅占消费量的3%,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技术和材料需求旺盛。

  而在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导的产学研相结合节水模式已在国内多个县区产生明显效应。依托旱作农业、水土保持、农业生产环境调控、节水灌溉四大领域优质的科教资源,杨凌2012年建起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农业技术成果。专家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正是为这样的技术需求与供给之间架起“桥梁”。

   科技合作实质性推进 覆盖领域日益广泛 

  地缘关系的密切性、地缘经济的便利性和地缘文化的相似性,使得西北地区在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方面一直居于主体和窗口地位,合作领域日益宽泛,许多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的数据显示,新疆与中亚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总量占到了全国的80%左右。从最初的农业畜牧业,到地震、矿产资源勘探,到如今的高新技术领域,涉及领域已达20多个,包括有色金属提炼、地质勘探、石油、化工、农业等。

  “新疆参加上合组织框架下科技部长例会合作机制,牵头建立和发展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合作机制,已建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家。新疆农科院还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十几个国际合作项目,与中亚及俄罗斯等国开展了多年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巡视员胡克林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教育基础良好的中亚国家在地球科学、物理学、核能、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好,同时,在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新材料与现代化工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具有较大优势,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存在“科技成果双向流动、高技术产业双向拉动”的现实可能。

  目前,陕西与吉尔吉斯斯坦在建筑材料、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已开展了较多合作。2012年,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与吉方达成合作勘查开发吉境内矿产资源意向,2013年,陕西煤化集团控股子公司在吉投资兴建炼油厂,设计产能80万吨/年。

  “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科技合作,就是要以共同面临的技术问题为目标,以企业间的务实合作为基础,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开展双边交流。”李明远表示。

   科技合作应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 着力提升附加值  

  尽管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正值“蜜月期”,但与会专家表示,现阶段的合作更多局限在能源领域和一些低附加值产业上,技术交流也以学术型为主,并未形成大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以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创新驱动着力拓展非能源领域、贸易领域的高附加值。

  冯宗宪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科技协作分工,将是丝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发展方向。根据科技与产业“微笑曲线”,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重点,不应停留在劳动密集的加工组装领域,而是应向研发、技术装备、市场营销等技术资本密集、信息与管理密集领域拓展,增加其附加价值。

  事实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合作也是中亚国家所期待的。联合国驻哈萨克斯坦国际信息科学院副院长卡兹姆汉姆表示,此次参加西洽会,哈萨克斯坦带来电力、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等方面20亿人民币的项目。“我们计划在西安建立丝绸之路商贸物流中心。”

  与会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兰州新区、新疆等地的高技术产业聚集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打造统筹集成国内外科技资源的网格化机构组织,形成多元化、高质量、高效益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具体而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光焘此前曾建议,丝绸之路沿线省区一方面要利用自身优惠政策带动周边地区和省份科技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主动开放、联络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些科技单位和需要科技输出地区,与相关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随着科技合作的加深,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国务院参事刘燕华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创新,归根结底是需要人才。目前,仅在陕西高校就读的中亚留学生就有1200多名。“建议实施中亚科技合作人才培训交流工程,利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科技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人才的进修与培训,设立和实施中亚科技人才培训交流工程。”胡克林说。

    来源:经济参考网 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