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国”:新型合作范例
“上海五国”机制很可能是一次世界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国际合作范例。
冷战后国际格局中,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战略地位可以用以下四段话来表述:
——中亚是地处亚欧大陆多种文明、多种体制之间的结合部。该地区的发展与稳定涉及上述背景之下的非常复杂的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人文与军事等各方面的因素。
——中亚是冷战后各大战略力量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平衡、相互渗透的一个缓冲区。可以发现,在冷战后激烈抗争的国际态势中,该地区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作用。
——中亚是欧亚大陆上惟一一块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但是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开掘,都尚不充分的相对而言的空白点,这预示该地区蕴育着某种发展的机遇与发展的空间。
——中亚地区诚如布热津斯基所言,还是各种战略力量竞争的一个大黑洞。这意味着,由于存在着上述复杂情况,在欧亚大陆上,中亚是最可反映大国力量对比变化和相互消长的一个区域。
中亚形势判断
阿富汗政治景观的迅速变化,塔利班作为一支政治化了的伊斯兰激进力量的迅速上升,引起了中亚地区政治形势的骤然紧张。目前,各大国纷纷与塔利班进行高层接触,但是又暂时没有建立正常关系,国际社会与阿富汗的关系相当微妙。
90年代下半期以来,中亚地区经济形势无根本性变化。除了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依靠石油出口,经济有所回升之外,其余中亚各国内部政治经济形势依然艰难。虽然当地资源丰富,这使其在社会转型和处理对外事务中有一定的余地,但是资源问题的敏感性同样使中亚各国处于困境。这可充分见之于各国对油、气、水等资源控制权的竟争。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中亚地区明显可见大国影响和大国参与的程度加深‘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俄罗斯影响的恢复。其表现是:第一,在独联体内部,虽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所形成的‘’古阿姆”集团较为倾向西方,但是,俄与中亚各国共同构建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使俄在中亚影响出现回升,无论在军事合作、能源过境、债务安排、地区安全等多个问题上都有充分表现。中亚开始对西方失望,不得不重新转向俄罗斯。包括周边的印度、伊朗、伊拉克等国与俄交往日趋活跃。可见,普京突出重点、力求务实的外交调整有所收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上威望的提高,在中亚问题上,俄在谨慎观察的前提下对中国表示尊重,中亚对中国的期望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中国西部开发战略,也大大提高了我国对中亚国家的吸引力。随着中国铁路己筑至西部边境,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包括乌兹别克斯坦都希望借此机会加强与中国在经济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
美国近期对中亚的渗透与分化不如90年代前期那样势头逼人,但仍然通过管道建设、资金援助、军事合作等各种渠道施加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如同在南斯拉夫搞垮米洛舍维奇一样,仍然在中亚各国通过相当隐蔽的长期周密安排来施加影响。90年代以来,美国各大研究教学机构培养大批掌握中亚语言的人才,目的显然是要在中亚展开角逐。美国目前总的来说似乎是以韬晦战略容忍俄罗斯的存在,甚至一些西方专家还放出了美国可以承认中亚是俄势力范围的论调,颇像70年代冷战缓和时期基辛格放言认可东欧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一样,但实际上,美国不可能放弃在中亚这样的战略要地与俄罗斯进行争斗。目前,一个可能的动向是美国希望通过中国的介入来平衡俄罗斯在中亚的存在。
“上海五国”意义
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由大国与小国共同倡导的,而不是单由大国牵头、拍板的区域合作机制,是国际合作中的典范;是发生在大国之间的一个地区——中亚, 而不是像欧洲国家联合首先发生在大国内部(如法国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是当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核心);是发生在各个转型国家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一次区域合作;是发生在文明类型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发端于冷战后的特殊的地区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而不是循着一般的区域合作的路径,比如从关税同盟到自由贸易区这样的路径。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说,“上海五国”机制很可能是一次世界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国际合作范例。从上述五点出发,“上海五国”精神大有可以发掘弘扬之处。
总之,“上海五国”机制的建立与发展,不光事关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且显然大大有利于改善地区安全与未来的经济合作态势。从趋势上看,亚太地区(或者是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不太可能像欧洲那样,首先在主要大国之间发生(如法、德),而是在大国与小国共同努力之下,在一个次区域首先发生(东盟10+3也是如此),而且可能逐步从解决当务之急的安全问题,再推广到全面的政治经济合作。所以,这可能是未来亚太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起点。
来源:《世界知识》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