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综合研究

“上海五国”:成果、意义和前景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38作者:潘光文章来源:《国际观察》2001年第2期

(上海社科院“上海五国”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200020)

  [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上海五国”机制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五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及这一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这一机制是对邓小平关于解决国际争端的思路和理论的一个发展。随着这一机制的完善,“上海五国”将在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上海五国”;机制;成果;前景

 

  1996年4月,以安全合作为主轴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会晤机制在上海诞生,从此被称为“上海五国”。继上海之后,每年一次的五国峰 会近五年来先后在莫斯科、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和杜尚别举行,五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互信不断加强,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五国间的合作又进一步扩展至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使会晤机制逐步发展为一种多边合作体制。2000年是“上海五国”建立五周年,五国元首将于2001年6月中旬再次回到上海聚会,乌兹别克斯坦也将参加会晤。今年6月的会晤将确定“上海五国”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上海五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回顾“上海五国”近五年来走过的历程,其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其倡导的精 神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其发展前景也日益为人们所看好。

“上海五国”机制的丰硕成果 

  近五年来,中、俄、哈、吉、塔五国在,上海五国,机制的框架内,就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睦邻友好,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推动区域合作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互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1996年4月26日,以中国为一方,俄哈吉塔为另一方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规定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不进行针对对 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范围和次数,相互通报在边境100公里纵深地区的重要军事活动情况,彼此邀请观察实兵演习,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双方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边防部队之间的友好交往等[1]一年后的1997年4月24-25日,双方又在莫斯科签署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根据协定,双方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友好相适应的水平,使其只具防御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单方面军事优势;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裁减和限制部署在边界两侧各100公里纵深的军事人员和武器数量;交换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有关材料;对协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2]。

  正是按照这两个协定的指导原则和精神,中俄两国率先解决了中俄边界西段的遗留问题。中哈两国也本着睦邻互信的精神,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谈判,签署了一系列解决边界问题的协定,到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哈时双方签署第三个《中哈国界补充协定》,全长1700多公里的中哈边界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中吉两国于1996年7月和1999年8月先后签署《中吉国界协定》和《中吉国界补充协定》,基本解决了两国间1000多公里长的边界上存在的问题。 1999年8月,中塔就两国边界问题中通过谈判已达成一致的地段签署了《中塔国界协定》,[3]并决定就尚未取得一致的地段继续进行谈判,寻求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2000年7月,中塔吉三国签署了《中塔吉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为在近期内彻底解决中塔边界问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 紧密合作,打击贻害四方的跨国恶势力 

  在中亚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十分猖獗。近年来,这些恶势力在塔吉克斯担挑起动乱,又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制造爆炸、绑架、凶杀,也对俄罗斯和中国形成冲击。同时,毒品贩卖、武 器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活动也愈演愈烈,特别是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内战使这个国家变成了国际恐怖集团的大本营和毒品的输出地,世界75%的海洛因都是从阿流向四方的。这些跨国犯罪使中、俄、哈、吉、塔五国都受害匪浅。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在“上海五国”的框架内,中、俄、哈、吉、塔五国紧密合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999年8月,当一股恐怖分子渗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大搞绑架、暗杀活动之时,中国、俄罗斯等国都立即给予吉尔吉斯斯坦援助和支持,使之能最终将这伙暴徒驱出国境。1999年12月,五国安全执法部门 负责人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宣布成立“比什凯克小组”,决定每年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安全执法合作方面的紧迫问题。2000年4月,首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就加强在打击犯罪方面的友好合作,积极探索打击犯罪的有效合作途径,提高打击犯罪的合作效率,共同维护五国所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进行了研商,达成了一系列共识。[4]2000年7月5日五国元首在杜尚别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再次宣布:“各方重申决心联合打击对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成主要威胁的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以及非法贩卖武器、毒品和非法移民 等犯罪活动。为此,五国将尽早制定相应的多边纲要,签署必要的多边合作条约与协定,定期召开五国执法、边防、海关和安全部门负责人会晤,视情在五国框架内举行反恐怖和暴力活动演习。”[5]五国元首还表示决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从事损害五国中任何一国主权、安全及社会秩序的行为,并表示支持吉尔吉斯斯坦提出的在比什凯克建立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倡议。[6]目前,五国合作打击跨国恶势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从而维护了五国的安全和稳定。

  3. 共同努力,推动区域合作良性发展 

  五年来,中、俄、哈、吉、塔五国之间已建立了多层次的定期会晤机制。除每年一次的国家元首会晤外,政府首脑将于今年开始举行会晤,国防部长、安全执法部门负责人等部长级会晤已定期举行,不久还将举行经贸、文化部门负责人的定期会晤。通过这些高层会晤,五国间的合作从军事安全领域逐步扩展至政治、外交、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目前,以能源、交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五国间经贸合作正在逐步推进,五国在旅游、环保、水资源利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作也已展开。杜尚别首脑会晤还决定大力推动五国间的文化合作,包括共同举行各种联欢节、展览会、巡回演出,并适时举行五国文化部长会晤。[7]仅就中国与中亚五国(也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贸易额来看,1999年已超过13亿美元,比1992年的5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2000年势头更好,仅中哈双边贸易额就达15.57亿美元。[8]显然,一个区域合作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已经形成。

  4. 倡导和解,维护中亚稳定和安全 

  自“上海五国”诞生以来,五国领导人一直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本地区的各类纷争和冲突。五国对阿富汗持续不断的军事政治对抗深表关切,认为这对地区和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而积极支持联合国在政治解决阿富汗冲突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主导作用。五国领 导人一再呼吁阿冲突各方保持克制,在考虑阿富汗社会所有集团和阶层利益的情况下,尽快进行和平谈判,以寻求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途径。中、俄、哈、吉四国一直积极支持塔吉克斯坦国内的和平进程和民族和解努力,对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欢迎,也努力帮助塔领导人进行战后重建,进一步振兴经济,发展民主制度和进行社会改革。五国还多次呼吁和平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并支持俄领导人为解决车臣问题所采取的方针。显然,“上海五国”发出的声音对缓解这些冲突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 了这些冲突进一步扩展。因此,国际观察家认为,“上海五国”机制已成为维护中亚稳定和安全的中流砥柱。

“上海五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7月举行的“上海五国”元首杜尚别会晤上指出,“我们不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五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之路,而且也为国际社会寻求超越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可以说,‘上海五国’机制的诞生,是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上海五国’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这就是: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使这一历史进程能在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9]江主席的这段讲话,不仅以十六个字概括了“上海五国”精神的核心内涵,而且点出了这一精神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解决国际争端的思路和理论的一个发展。

  这里,笔者试从地区和全球两个层次对“上海五国”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一阐析。

  苏联解体后,中亚新独立国家总体而言处于平稳转轨进程之中,在经济,社会发展方 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干扰这一进程的不稳定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周边几场热战的影响,如西面的车臣战争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南面的阿富汗内战和克什米尔争端;二是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冲击,突出表现就是塔吉克斯坦国内的动乱,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受害匪浅;三是跨国犯罪集团的猖獗活动,特别是从阿富汗流出的恐怖分子和毒品,以及武器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活动,也使本地区不得安宁;四是外部势力为争夺中亚油气资源对这一地区的插手、干涉和角 逐,包括北约对这一地区的渗透,也是不稳定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五国”高举起睦邻友好、和平发展的大旗,其发挥的稳定作用和示范效应对中亚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首先,它加强了五国间的互信和合作,逐步化解了五国间的矛盾和争端;其次,它使五国能紧密配合协调,打击三股恶势力及跨国犯罪活动,缓解了五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如塔吉克斯坦的国内纷争,进而阻碍了外部动乱因素对五国的渗透和冲击;第三,五国积极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各类冲突,包括阿富汗内战,又对五国以外中亚地区的动乱点形成和解攻势,也有利于整个中亚地区的和平发展事 业。

  当然,“上海五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决不仅仅限于中亚地区。当前国际形势虽然总体上趋于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有新的发展,西方列强在科索沃搞的“新干涉主义”,实验就是突出表现,一些人坚持冷战思维,热衷于强化和扩大军事集团,动辄对别人进行制裁,甚至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别国动用武力,结果严重恶化了国际气氛,干扰、破坏了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和平或和解进程。个别国家为谋取霸权,不惜破坏战略平衡和全球稳定,力图建立遏制对手的反导弹系统,结果可能导致全球范围新一轮军备竞 赛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这些,都对世界各国的主权和安全,各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乃至全球的和平形成恶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五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倡导“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准则、安全观和区域合作模式,显然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五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不同于冷战思维的“上海五国”精神适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需要,其成功的实践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范例,在促进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与稳定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并逐渐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上海五国”的发展前景 

  由于“上海五国”机制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际间普通看好其发展前景。随着6月“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日益临近,国际上对其发展前景的讨论已成为一个热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上海五国”的发展方向。“上海五国”一开始是以安全合作作为主轴的,而且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维护五国乃至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方面正在发挥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安全合作相比,其它方面的合作还是刚刚展开,其中经贸合作相对滞后,文化合作还在启动阶段。不过,所有成员国及作为观察员的乌兹别克斯坦都希望进一步发展“上海五 国”,将其提升为一个地区合作机制,以发挥更加全面、稳定、综合、长远的作用。因此,国际间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上海五国”从一个以安全为主的会晤机制发展为一个全面合作的地区组织只是时间问题。但大多数观察家又认为,在近期内,“上海五国”仍会将安全合作作为重点,并大力加强经济合作,同时发展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沿着这个方向循序渐进地升格为一个综合性的地区合作组织。

  2. “上海五国”的组织机构和名称。对“上海五国”在逐步升格的过程中是否要搞常设机构,基本上存在三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建立比较齐全的常设机构;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必搞常设机构,可将“上海五国”办成一个论坛;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不宜搞过于庞大复杂的机构,但也不能搞成论坛,因为这会使“上海五国”变成一个空谈俱乐部,主张搞一个小规模的常设机构。笔者认为第三种意见比较切实可行,可将这个小型精干的常设机构称为“秘书处”,或用杜尚别会议已确定要建立的“国家协调员理事会”这一名称。它可在平时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协调各方意见,并协助组织每年举行的元首、总理、有关部长之间的定期会晤。关于“上海五国”是否要改名,也有种种不同意见。“上海五国”这一名称最早并非由中国提出,但现在国际上已成为通用语。成员国的增长并不会使这一名称过时,如“七十七国集团”的成员早已超过77个,但仍一直沿用这一名称。正因为此,不少人认为“上海五国”不必改名。但也有人认为,既然“上海五国”将逐步升格为一个地区合作组织,成员国也会逐渐增加,似乎改个名称更好。如何改?大致有着两类建议:一类是保持“上海”两字的名称,如“上海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另一类是采用较大的地域概念,如“中亚合作组织”,“欧亚合作组织”,“中东亚合作组织”等等。不过,对后一类名称涉及的地域概念如“中亚”,“欧亚”,“中东亚”等均有不同解释,可能会引起一些本可避免的争议和麻烦,反而为改名增添了难度。

  3. “上海五国”吸收新成员的原则。目前,已有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不少国家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了加入“上海五国”的愿望。是否要在近期内吸收新成员?吸收新成员的原则是什么?这已成为“上海五国”进一步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近期“上海五国”可以吸收一些新成员,但不宜一下子吸收许多新成员,应 采取渐进、稳妥的扩大方式。一些观察家指出,已成为观察员的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蒙古加入“上海五国”也不存在实质性障碍。不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问题必然会引起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印度与“上海五国”的成员国中国之间还存在近期难以解决的边界争议,如把这一争议带入“上海五国”内部,显然不利于该机制的稳步发展,而巴基斯坦的加入又必然会牵动印度加入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识之士们认为近期“上海五国”吸收新成员应坚持以下两条原则:一是协商一致原则,二是暂不吸收与现有 成员国有重大安全利益冲突的国家。坚持这两条原则有利于“上海五国”的整体利益和进一步发展。当然,“上海五国”作为一个整体,可与一些想要加入该机制但一时不具备加入条件的国家进行对话,这个对话期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可为它们的加入逐步创造条件。

  4. “上海五国”近期推进合作的具体项目和领域。这方面的评论、分析、建议和设想很多,但比较切实可行的主要有以下4项。 

  (1)加强反恐怖主义中心的建设

  对吉尔吉斯斯坦最早提出的建立中亚反恐怖主义中心的主张,俄罗斯一开始心存疑虑,认为这会与独联体反恐怖主义合作发生矛盾,后经解释,现俄已表示支持。近期“上海五国”可抓紧时间将这个中心建立起来,并逐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合作。

  其一,首先可从交换信息、分享情报着手,即各方有关部门可将自己获得的对其它方形成威胁或对各方均形成威胁的恐怖活动的信息及时向其它方或各方通报。

  其二,可联合举办反恐怖活动方面的训练和演习,如防范高科技恐怖活动培训、大都市恐怖防范及后果处理演习等。

  其三,可对反恐怖主义方面的一些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包括成立联合课题组,合作举办双边或多边的学术研讨会,写出研究报告提交各国领导人等。

  其四,进一步探讨在反恐怖主义方面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的可能性,以解决一些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保护民用航空安全,保护外交官的安全,引渡恐怖分子等。

  (2)推动建立“中亚无核区”

  “中亚无核区”计划(不包括中国新疆和俄罗斯中亚部分)最早由乌兹别克斯坦提出,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上海五国”成员国的支持。目前美国政府内部对是否支持该计划尚存有分歧,但支持的可能性较大,而英法两国已对该计划表示支持。[10]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五国”应积极推动该计划的实施,既可使,“上海五国”的安全合作进程向更高层次发展,又 可防止核武器、核材料、核专家在中亚地区扩散对成员国安全形成的威胁,还可对正积极发展核军备的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形成压力,也会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日、德、加、澳等发达国家的欢迎。

  (3)积极发展文化合作

  中亚地区是汉儒、伊斯兰、斯拉夫和印度文化的交汇地。目前该地区的一些民族、宗教、教派冲突往往存在宗教文化差异这一深层次原因。因此,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了解对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去年杜尚别元首会晤决定举行“上海五国”文化部长会议,五国都表示要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文化交流项目。在今年6月上海元首会晤前,可以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以掀起一个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潮。

  (4)从战略高度促进经济合作

  经济合作滞后是目前“上海五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会使“上海五国”面临“空心化”的危险。由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投资环境不佳,非经济因素对经贸合作的干扰过大,中国企业界发展与俄及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样的状况下,只有各国政府共同进行协调,统筹安排,抓几个重大项目,才能有所突破。从长远来看,只有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海五国”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实力。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6年4月26日,上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7年4月24日,莫斯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1999年8月13日,大连。

  [4]新华社2000年4月21日莫斯科电。

  [5]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元首杜尚别声明,2000年7月5日,杜尚别。

  [6][7]同上。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提供的统计数字。

  [9]江泽民:“携手并进,继续推动‘上海五国’进程向前发展,——在‘上海五国’元首杜尚别会晤上的讲话”,2000年7月5日。

  [10]邓浩:“中亚无核区问题探略”,《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1期。

  来源:《国际观察》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