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外交合作

美国的中亚政策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制约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44作者:龚燕明文章来源:《特区经济》2007年06期

  摘要:冷战结束后,各种政治力量进入中亚,美国就是影响中亚政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亚的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令美国不可忽视,美国通过政治干预和经济渗透使其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不断增强。美国因素影响到中亚国家的政策取向,并有可能使中亚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立场和态度发生改变,制约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上海合作组织;制约分析

  Abxtract: After Cold War, a lot of political forces appeared in the Middle Asia. Americ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s political situation of Middle Asia. The resources and peculiar geography attracted America, so America exert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into Middle Asia. It is a probability that the members of Middle Asia would alter the attitude to SCO, which will restrict SCO to exert more effect.

  Key words: America; SCO; analysis of restrict factors

  

  冷战结束后,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前苏联存在时构成的排他性地缘强势消失,昔日的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中亚骤 然成为地缘政治真空,来自外部的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涌入这一地区,中亚成为美、俄、日、欧以及伊斯兰国家等各种国际政治势力角逐的热点。其中美国就是影响中亚关系和上海合作组织现在和今后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美国重视中亚的原因 

  中亚地区战略资源蕴藏丰富,盛产铀、黄金、石油、天然气和优质棉花。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国家拥有地球上最后一批化石燃料资源。在21世纪,该地区可能取代波斯湾和中东地区,成为世界能源的最主要供应地,这令美国刮目相看。目前,美国的石油消耗有一半需要进口, 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70%,因此,夺取对中亚、高加索油气资源的控制,对保障美国21世纪的经济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美国更看重的是四国的重要战略地位,中亚地区是新丝绸之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路,是连接东西方交通的走廊,“谁统治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欧亚大陆);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在上世纪初曾作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

  中亚不仅是亚洲的心脏,同时又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腹背地区,可以成为扼制中国和俄罗斯的一个 “楔子”。 美国进入中 亚,是其打压俄罗斯、遏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通过在中亚和外高加索的 “软东扩”,将这两个地区与波罗的海地区连成一片,从西南到西北,对俄罗斯形成一条弧形军事防范和攻击线。同时,美国的势力进入中亚,也等于在东边建立起一个桥头堡,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报刊这样说:中国是美国的 “潜在对手”,中亚地区是中国“利益攸关的大后方”。美国打入中亚,既可防止中国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也可形成对中国 “由东到西的包抄之势”,便于“有效地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美国的中亚政策及其实践 

  早在苏联刚刚解体之时,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便两度出访中亚,并由此制定了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中亚政策。其后,美国更是将中亚视为构建以其为主导的欧亚战略格局的战略通道,采取北约东扩和加强美日军事联盟两个关键性步骤的同时,又制定和推行引人注目的新中亚战略,加强了对中亚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全面渗透。1997年7月,即“上海五国”会晤的第二年,在美国主管欧亚事务的副国务卿塔尔博特的主持下,美国的中亚战略正式出台。“其主要目标是:支持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独立倾向,把这些国家纳入西 方体系;解决该地区冲突与开发该地区的石油资源同时进行,使之成为美国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遏制并削弱俄罗斯和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并将其逐步变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到1999年底,美国对中亚的渗透进一步加强,几乎每个月都派官方团访问中亚。美国与中亚国家交流频率和层次的提高充分说明了中亚在美国欧亚政策中的地位上升。

  例如,2005年10月1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赖斯对记者发表谈话时承认美国正在中亚寻求军事利益,但是她说这一目标服从于美国在全球打击极 端主义的政治目标。在其后第二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说,“我们要传达的讯息是,美国支持这个区域持续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也要对那些采取必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领导人,表现我们的支持。”(果如其言,在此之后我们看到美国影响下的“颜色革命”也对中亚国家,并进而对上海合作组织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华盛顿分析家指出,上述中亚三国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前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的共同声明,要求美国等西方军队撤出中亚,引起美国的警觉。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亲自前往吉尔吉斯斯坦交涉,才确定美军可以继续使用当地基地,支援对阿富汗的反恐任务。

  在2006年3月8日,美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乔恩·奥德韦在哈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对巩固同中亚地区国家的关系具有浓厚兴趣,决定在重点合作领域对这些国家进一步提供帮助。奥德韦说,美对中亚国家的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3个方面。此外,美还将继续在核不扩散、国家安全保障及军用设备供应等领域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奥德韦指出,在过去15年里,美仅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就在哈投入了5亿美元资助,这一数目还不包括用于实施核不扩散计划及其他军事合作项目的大量资金。

  目前,美国是中亚、高加索地区国家最大的援助国,也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投资者。不仅如此,美国还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提供优惠贷款和发展援助等手段增强中亚国家的经济依赖。近十年的经济渗透使美国对中亚国家经济的影响和控制不断增加。

  三、美国的中亚政策影响到中亚国家的政策取向,并进而影响到上合组织的发展 

  可以预测的是,如果美国在直接投资、经援、军援上更多地满足中亚四国的愿望,那么它确实可以把自己的意图附加给中亚国家。在美国认为有必要在某一问题上向中亚国家施加压力时,中亚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立场和态度可能会受到影响。毕竟,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例如,针对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问题,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此前曾公开表示希望美国撤军,而目前的态度转变原因是:巴基耶夫其实并非真心要让美国走,他之前表态希望美军撤离的真实目的可以说就是在要价。巴基耶夫可以声称石油产业和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借此向美方提出经济援助。” (1400万美元的租金和7000美元一次的起降费用,美国一年要 向吉政府支付4500万美元,相当于吉GDP的2%。)对于美国来说,吉尔吉斯斯坦国小人少,这点要求很容易满足。宋晓军还认为,“美国保持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驻军,等于是占有了处于最佳位置的 ‘监测站’。俄罗斯与中国境内的军事活动可以被美国看得一清二楚,美国是在 ‘花钱买情报’。”

  最初要求美国从中亚撤军,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2005年峰会,以组织的名义呼吁“西方势力从中亚撤军”,但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事例再一次向我们表明,在利益的驱动下,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并没有坚决执行这一决议。在这里,我们必须承认美国因素对中亚国家的政治取向已经和将产生的消极影响,美国因素对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国家,甚至俄罗斯的号召力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总之,虽然中国作为东道主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这表明中国的外交作用在不断增强——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对多边外交一直非常慎重,采取低调姿态在国际舞台上行事。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主动地倡议成立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充分表明,中国正在逐步调整外交战略,在国际舞台上谋求自己的战略利益。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各方面的实力还并不强大,在当前仍然要遵从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外交事务中的战略立场,“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以争取时机,更好的发展自己。只有以这种既坚持又谨慎的态度,上海合作组织才能冲破僵局,获得自身的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吉尔吉斯同美讨价还价 同意美国保留军事基地[N]. 新京报,2005-7-27.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 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2-1.

  [3]固山.赖斯称美国无需在中亚建立新军事基地[N].人民日报,2005-10-12.

  [4]任瑞恩.美驻哈大使说美欲巩固同中亚国家关系[EB/OL]. http://news.tom.com,新华网,2006-03-08.

  作者简介:龚燕明,1973年生,湖北汉川人,华中师大政治学研究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系讲师。

  来源:《特区经济》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