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上合研究>外交合作

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演变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4:44作者:王晓泉文章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3期

  (内容提要) 俄罗斯因素是关系到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受到俄中关系、俄美关系以及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了两个阶段的演变,分界点是2004年下半年。本文力求对两阶段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进行全面阐述,对政策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政策演变进行展望。

  (关键词) 俄罗斯;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合作

  (作者简介) 王晓泉,1973年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83)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中 国发起和有较大主导权的国际组织,自成立至今短短5年,无论组织建设还是各领域合作均取得重要进展。上海合作组织所覆盖的中亚地区对中国地缘安全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对多边外交的重视加大,对利用多边外交提高国际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求增加。俄罗斯学者指出,“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最高,但所有实际决议能否落实,首先还是要取决于俄罗斯及其中亚政策。”[1]俄罗斯学者的论断虽然过于自信,但是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的确不可低估。受到传统思维、中亚地区形势、俄美关系、俄对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经历了从谨慎应对到积极务实合作的转变,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也因此经历了两次阶段性变化。

一 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的演变

  (一)第一阶段(2001年6月重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一2004年下半年)该阶段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的特点是,务虚多于务实,安全合作高于经济合作,打击“三股势力”方面的合作在安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政治方面,俄罗斯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目标定位为地区领导人对话机制,防范中国独家主导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虽然在口头上赞赏上海合作组织,但对上海合作组织提高决策能力和发挥实质性政治作用则关注不够。上海合作组织规定,有效文件必须“全票通过”,但不对签字国具有刚性约束力,这就增加了形成共同文件的难度,并且共同文件随时可能成为一纸空文。俄罗斯希望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有名无实的地区领导人对话机制,因此对建设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会晤机制表现出一定热情,对国家元首、总理、总检察长、安全会议秘书和外交、国防、文化、交通、执法安全、边防、紧急救灾等部门领导人以及国家协调员共13个会晤机制的迅速建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经济方面,俄罗斯努力减小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对其在中亚经济中主导地位的冲击,防止中国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进行所谓“经济扩张”。俄罗斯从不主动提出经济合作建议,对中国提出的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建议反应不够积极,导致上海合作组织在跨国交通运输和能源等事关成员国切身利益的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俄罗斯并不阻挠上海合作组织制定经济合作目标和规划。因为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实施机制,这些目标和规划只具有象征意义,不会对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地位构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确定了经济合作的目标和方向。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通过的《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规划了经济合作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20年内实现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安全方面,俄罗斯将安全合作重点放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将上海合作组织作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有益补充。为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俄罗斯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地区反恐机构。2002年6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的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成立地区反恐机构的协定。2003年8月6日~12日中、哈、吉、俄、塔五国举行的 代号为“联合一2003”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俄罗斯仅派出少量部队参加。就在“联合一2003"军事演习的当年,俄罗斯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内举行了规模更大、任务更广泛的代号为“战斗联合体一2003”的联合军事演习。“战斗联合体一2003”由独联体国家联合防空系统的兵团和部队参加,演习目的是“应对中亚集体安全地区打击恐怖主义及发生局部武装冲突时的局势”。“战斗联合体一2003”联合军事演习从时间安排和规模上凸显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中亚安全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总体讲,上海合作组织对俄罗斯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上海合作组织有助于俄罗斯协调各成员国的利益和应对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有助于俄罗斯拉住中亚国家,遏制其越来越强的独立自主倾向;有助于俄罗斯借助中国抵制美国等对中亚地区虎视眈眈的外部势力,维护其地区主导地位。俄罗斯对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总体看是积极的。那么俄罗斯为什么在上海合作组织建设过程中时而表现出矛盾的心态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俄罗斯对俄荚关系抱有幻想,对美国中亚政策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俄罗斯学者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出身的低微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俄罗 斯领导层仍寄希望于欧洲和美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而东方则在其外交政策中属于从属地位。

  2001年,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尚无大摩擦”[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初期正值俄罗斯积极强化对美关系时期。俄罗斯对美国的对俄政策认识不清,积极谋求与美国建立“稳定和可预见的”新型伙伴关系。2001年6月普京在卢布尔雅那同布什首次会晤时说:“我们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开始建立务实合作关系找到良好基础”[3]。九一一事件发生的当天,普京作为外国领导人第一个给布什打电话表示慰问,并于当月24日发表了支持美国反恐的声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俄罗斯向美国提供的帮助超过了北约国家,包括提供情报、开放领空、后勤支援、允许美国使用中亚国家的机场设施,说服“北方联盟”配合美国在阿军事行动,并向该武装组织提供武器。此后,俄罗斯又提前关闭在古巴和越南的军事基地,平静接受了美国退出反导条约的现实,在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中作出妥协,与美国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新型战略关系宣言》。俄罗斯与北约19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了《罗马宣言》,成立了北约一俄罗斯理事会,确立了俄罗斯与北约的新关系。

  在俄罗斯一系列妥协和配合措施下,美国在表面上做出对俄发展关系的积极姿态。布什2002年5月对俄罗斯进行了回访。同年,公开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在21世纪,美国与俄罗斯已不再是战略对手”,“美国已经着手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4]。在这种俄美关系背景下,俄罗斯对美国进驻中亚的战略意图认识不深刻,并不认为美国将在中亚对己构成巨大威胁,不希望上海合作组织引起美国的反感,损害俄美关系。

  第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拥有自己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2002年5月14日,俄罗斯牵头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改组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其成员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决定共同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加强军事技术与反恐合作。在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996年3月成立的关税联盟基础上,2000年10月10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5国元首在阿斯塔纳签订条约,宣布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罗斯努力借助欧亚经济共同体使中亚以“俄罗斯经济为取向”。根据条约,5国将在经济法律法规制定、进出口商品关税等诸多经济领域协调政策、统一标准,以最终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实现经济一体化。

  第三,俄罗斯对中国尚存一定戒心,对中国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在中亚影响有一定的顾虑。

  俄罗斯独立后中俄关系稳步发展,1996年形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是俄罗斯对中国仍存有一定戒心。俄罗斯自独立后到普京执政初期,经济上一直处于危机或低迷状态,与蓬勃发展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俄罗斯看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将中国同中亚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合作视为带有政治目的的经济扩张。俄罗斯不甘心放弃在中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害怕经济影响力的降低会导致政治影响力的衰弱,担心上海合作组织迅速加强多边经济合作功能后成为中国进行经济扩张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俄罗斯将维护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的主要砝码放在强化与美国的伙伴关系方面,对中国的战略倚重并不很大,发展对华关系的主要动力在于维护其东部边界的安全与稳定、打击“三股势力”和在国际事务领域开展协作。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中俄进行战略协作平台的作用并不突出。

  (二)第二阶段(2004年下半年至今)该阶段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的特点是,虚实结合,注重提高决策效率和国际影响力,注重抗御美国中亚政策方面的作用。

  政治方面,俄罗斯赞同强化上海合作组织抵御美国在中亚进行扩张、化解中亚国家矛盾和维护地区稳定以及推动世界多极化方面的作用。

  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表明了成员国对美国和世界秩序的看法,有别于美国的人权观和新安全观以及对日本和联合国改革的态度。宣言还指出:“为开展反恐行动,上海合作组织一些成员国向联盟各国提供了地面基础设施以I临时部署军队,还提供了地面及空中军事运输通道。鉴于阿富汗反恐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告一段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认为,反恐联盟有关各方面有必要确定临时使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上述 基础设施及在这些国家驻军的最后期限。”可以说,该宣言的发表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治合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

  为推动多极化世界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早日形成,俄罗斯对弘扬“上海精神”和“多极化思想”为代表的上海合作组织共同理念态度积极。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指出,“‘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普京指出,“我们制定的合作模式和上海精神正日益成为一种准则。鲜明的原则是我们这个组织的基础。这些原则包括:相互信任,公开讨论任何问题,通过磋商和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当前,在关于国家间的文化和文明差异无法克服的论调再次泛起的时候,上海合作组织在欧亚展示着平等伙伴关系的范例。这种伙伴关系的战略目标是加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保持各国的民族和文化独特性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5]“多极化思想”反对单极世界,强调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1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俄罗斯外交部长后,“多极化思想得到全面、系统的阐述和界定,成为俄罗斯官方对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认识和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6]。多极化思想符合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目标。胡锦涛主席2006年6月15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5年前,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我们6国作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性决定。”2004年中俄联合声明指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是中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双方将其视为欧亚大陆特别是中亚地区确立和平、安全、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未来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多极世界格局的基本因素之一。”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俄罗斯为推行多极化外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借重逐渐增强。2005年5月20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建设问题》为题召集俄罗斯学者以及外交部、国防部官员共同研讨,认为“提高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符合俄罗斯利益,是俄罗斯未来10年国际活动的重点。据此,将上海合作组织变为多极化世界的中心之一是俄罗斯外交的重要目标。上海合作组织必须提高保证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作 用,巩固在中亚的地位。” 中亚地区内部各种矛盾积聚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中亚国家相互关系复杂,民族、领土和资源纠纷由来已久。中亚国家内部各地区、民族和部族间矛盾重重,加之总统个人集权、政府官员腐败、贫富两极分化,致使社会问题成堆。由于中亚国家尚未建立其符合本国国情的成熟的政治制度,各种势力都会在大选等高层权力更迭的重要时期兴风作浪。中亚国家之间的对抗和内部的政局动荡会威胁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上海合作组织有助于俄罗斯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沟通,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帮助它们发展国家,实现地区稳定。

  由于对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视程度提高,俄罗斯更加注重提高上海合作组织效率。甚至有俄罗斯专家指出,“应当通过设立常设的、拥有现实全权和实现决定能力的部门来完善组织架构”。

  2005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指出,“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在2006年峰会前,就加强秘书处作用和秘书处领导职务俄文名称改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提出建议”。 ,经济方面,俄罗斯重视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不再回避具体经济合作项目,欲借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对其有利的中亚经济秩序。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态度趋于积极。普京在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夕指出,“经济合作对上海合作组织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本地区拥有进行有效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这种合作能够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中亚变成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认为,只有地区一体化机制才能有效地实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天然竞争优势。这涉及能源行业、资源基地、运输、传统和创新工业部门、科学和技术等领域。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委员会将在峰会召开前夕举行成立大会不是偶然的。在此次会议上,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实业界协调中心。对制定具体合作方案的很大期待与这个中心联系在一起。这些努力也应得到2006年10月在莫斯科达成了银行间协议的参与者的支持。”[7]俄罗斯态度的变化使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发展较为顺利。200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通过了落实《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措施计划,确定了涉及能源、运输交通、电讯、环保、农业、科研等127个合作项目以及相关执行单位和落实期限,标志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步人项目阶段。

  此后,为推动项目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电子商务、促进相互投资、海关合作、交通运输、标准一致化5个专业组,并且决定成立能源和电信合作组。200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普京总统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一个能源俱乐部的建议是有益的,并且应加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8]。当月,上海合作组织还成立了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联合体并开始筹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

  安全方面,俄罗斯在继续发挥上海合作组织打击“三股势力”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作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军事合作,主动协调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间的关系。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长尼古拉·博尔久扎说,“我坚信,我们应与上合组织协调步骤,尤其是在安全领域。现在, 我们开始与这个组织开展更密切的工作。相信我们的合作将是非常具体的。”[9]俄罗斯国防部长在2006年上海国防部长会议上建议,“制定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国防部军事合作构想。第一,这个文件可以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专门用于发展军事领域合作。第二,它可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军事组成部分与其他在上合组织地域内活动的国际组织(包括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进行合作。[10]02005年8月18日~25日,中俄首次联合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一2005”的军事演习,俄方出动了大量战略兵器。演习邀请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参加。演习设想某国发生极端主义势力的暴乱,形成非法政权与合法政权对峙局面。中俄经联合国授权,采取陆海空同时突进的方式,实施强制隔离作战,恢复了该国的和平和秩序。从演习的想定可以看出,此次演习完全是针对现实威胁的。

  实施强制隔离作战很容易使人同中亚发生的所谓的颜色革命相联系。此次演习意味着中俄将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军事合作。2006年4月26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在上海合作组织国防部长会议上建议,2007年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一乌拉尔军区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一2007"的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反恐演习,并解释说“演习形式为首长司令部加实兵的战术演习,当然还要有空军”。这说明演习规模已远远超出反恐范围。演习代号确定为“和平使命一2007”说明其与“和平使命一2005”军事演习具有内在联系。

  人文方面,俄罗斯积极促进文化教育交流,力求通过人文合作夯实政治互信基础。人文合作包括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合作。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初建工作逐步完成,俄罗斯对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越来越重视。普京称“上海合作组织是各种文化和文明进行建设性对话的独一无二的平台。上合组织不仅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体,而且是不同文明的结合,其中有中国的孔孟之道和佛教,有俄罗斯的东正教和基督教,有中亚的逊尼派国家,然后还会有什叶派的伊朗和印度教的印度。这是一个有着各种不同文明和宗教的独特组织。需要有新的灵活的协作原则,在组织发展中需要十分谨慎。”[11]人文领域的交流是上海合作组织强大生命力的基础。加强人文交流可增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增强政治互信,使文明的多样性得到尊重和保留,符合上海合作组织共同理念,有助于消除本地区冲突隐患,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普京总统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人文合作日益活跃,这必将影响本组织的内涵,为科学、文化、青年及人文交流注人新的活力。在文化交流和学术对话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关教育合作的文件正在起草中,还应将本组织成员国旅游和体育领域的双边合作推广到多边层面上。”[12]。《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指出,“巩固和扩大成员国友好和相互理解的社会基础,是确保本组织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将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旅游、传媒等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化。鉴于成员国拥有独特、丰富的文化遗产,本组织在促进文明对话、建立和谐世界方面,完全可以发挥促进和示范作用。”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斯塔纳峰会期间,举行了文化部长会议和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文化节。文化部长会议决定,建立文化合作专家工作组,落实2005~2006年多边文化合作计划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积极挖掘各国丰富独特的文化潜力。

  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俄美矛盾加深,俄罗斯对美国的独联体政策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2004年是俄美关系的转折之年,别斯兰事件极大地动摇了俄美关系的基础。九一一事件后俄罗斯为成为美国的反恐 盟友不惜牺牲巨大的战略利益,同意美国军事势力进入中亚,从而使俄美关系进入又一个蜜月期,俄罗斯领导人认为赢得了美国真正的友谊。但是,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在象征性地谴责恐怖分子的同时,却表示不排除与车臣持不同政见者继续接触的可能,建议俄罗斯与车臣分裂主义分子谈判和妥协,引起俄罗斯强烈不满。2004年9月6日普京在接见西方记者时讽刺说,“你们怎么不和拉登谈谈?为什么不把他请到布鲁塞尔或者白宫去谈判,问问他想要什么,然后给他想要的,让他安静地离开?”别斯兰事件中国家强力机关的软弱表现使普京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权力。

  9月13日,普京主持召开政府扩大会议,俄89个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全部出席。普京发表讲话指出,为动员所有资源战胜恐怖主义,保持国家垂直权力体系的一致,建议各联邦主体的最高官员根据国家元首提名由地方立法会议选举产生,并按党派比例原则进行国家杜马选举。美国认为普京此举是“民主倒退”,对俄罗斯的责难进一步升级。

  9月14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俄罗斯在反恐时应顾及到国家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民主改革轨道,俄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首长及在国家杜马选举中按党派实行比例制选举原则将被国际社会 视为国内改革的倒退,美对此深表关注。

  导致俄美关系恶化的另一个主要事件是乌克兰“颜色革命”。美国通过阿富汗反恐战争成功地在中亚实现了军事存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2004年3月29日北约吸收中东欧7国、完成第二次东扩后,将独联体作为挤压俄罗斯地缘战略空间和消化冷战成果的重点。美国在外高加索全力扶植格鲁吉亚亲美政权,大力支持格鲁吉亚反对派发动的“颜色革命”。

  2004年年初,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将“与美国密切合作”,力争加入北约并让俄罗斯尽快撤走在格军事基地。此时,俄罗斯对俄美关系 仍心存幻想。2005年2月10日,普京致信布什,称俄将是美稳定、可靠和可预见的伙伴,任何有关俄美关系冷淡的猜疑都不符合现实。2004年12月,美国培植的乌克兰反对派发动“橙色革命”,使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当上总统。乌克兰“橙色革命”极大地损坏了俄罗斯地缘安全利益,甚至鼓舞了俄罗斯国内反对派,直接威胁到俄罗斯内政安全。

  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亚等独联体国家,甚至在俄罗斯更加急切地“扩展民主”,使俄罗斯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有了清醒的认识。对美国幻想的破灭使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借助明显增强,希望上海合作组织成为帮助其抗衡美国、阻止独联体国家投入美国怀抱的有力工具。

  第二,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发展顺利,中亚国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热情增高,给俄罗斯造成压力。中国与中亚国家高层会晤已实现机制化,议会、政党、地方和民间的交往趋于经常化,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解决了边界问题,长达3 300公里的边界全部划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同中亚国家分别签署了打击“三股势力”双边合作协定,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近4.7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40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和安集延事件后,中亚国家领导人普遍意识到落后的经济将直接威胁政权的稳固。美国给予经济援助和与其进行经济合作时往往附带政治条件,而中国的经济援助是无条件的,与近邻中国开展经济合作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不会影响其政权安全。因此,中亚国家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俄罗斯需要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多边合作平台,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施加影响,保持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未来政治和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中哈石油管线的建成和中土天然气谈判取得的进展极大威胁到俄罗斯油气公司在中亚的垄断利益,成为 俄罗斯提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迅速增长以及俄中关系不断加强,使俄罗斯对中国的战略倚重加大。中国已经实现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奉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日益增强。

  世界普遍判断中国即将崛起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俄罗斯不能不对中国刮目相看。俄罗斯总统助理普里霍夫季科指出:“飞速发展的中国是世界力量的政治中心之一和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世界各国目前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即如何与 中国发展全面合作。”[13]普京执政后中俄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与一波三折的俄美关系形成鲜明对比。

  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与中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2008年)》,对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提出了具体措施。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宣布,中俄边界线走向已经全部确定。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国坚持不懈地推动对俄友好合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发展”理念, 使俄对中国的战略疑虑大大减少。

  中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关系的加强使中国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分量明显加大。俄罗斯总统助理普里霍夫季科指出:“俄中21世纪相互信任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建设平等与民主化多极世界的可靠支柱,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支持中国的稳定持续发展是维护俄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保证”[14]。普京推行中央政府集权措施后,俄罗斯与中国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共同语言增多,共同抵御美国民主化压力的需求增加。普京的“可控市场经济”模式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 许多相通之处。中国在反恐等问题上给予俄罗斯大力支持,与美国实行的双重标准形成鲜明对比。

  2004年10月11日,即将访华的普京对中国媒体说,“我首先要感谢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在俄罗斯艰难的时刻,特别是在别斯兰人质事件期间同我们站在一起。在那些日子里,中国朋友同我们站在一起,分担我们的痛苦,给予我们支持,这一点尤为重要”。“在确定何为恐怖主义时必须像俄罗斯和中国伙伴所强调的那样放弃双重标准,抛弃陈腐观念及冷战思维,不能将同一组织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行动或者定性为恐怖活动,或者定性为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非常重视,在组织与机制建设方面的投人不断加大。俄罗斯意识到,上海合作组织是与中国进行战略协作的良好平台,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其维护大国地位和地缘安全。

  第四,国力的迅速增长和国内政治的稳定使俄罗斯停止战略收缩,转而对荚地缘政治攻势展开积极防御。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飞涨、国内局势的稳定,使俄罗斯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提前还清了外债并加强了国防建设。俄罗斯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美国对其周边安全环境的威胁。俄罗斯充分利用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和安集延事件后 中亚国家对美国的恐惧心理,强化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作用,增强了对中亚的控制能力。乌兹别克斯坦退出了具有反俄联盟性质的古阿姆集团,重回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还与俄罗斯签订了联盟条约。与此同时,俄罗斯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上海合作组织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互补性,对上海合作组织取代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担心减弱,积极推动两组织开展合作。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长尼古拉·博尔久扎曾评论,“上合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组织……考虑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参与,上合组织是一个强大的机构,在 政治方面很有影响力……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体化水平、相互理解程度和成员国大政方针的协调性都更高。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一些协议,上合组织没有,将来也未必会有。例如在军事技术合作框架下优惠供应战斗装备,无偿训练军人等等。

  情报结构、执法机关和军事部门的高度一体化,将使我们的行动比其他政治机构,如欧安组织、上合组织和独联体更加默契”[15]。

二 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的未来发展

  (一)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的基本取向将保持稳定通过分析美国因素、中国因素、中亚国家因素可以得出结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取向总体上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具有一定稳定性。

  从地区层面上看,美国因素对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的影响最大。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就是俄美关系出现转折。美国不会退出中亚,对中亚的战略目标不会轻易改变,但会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地变换战略实施方法和手段。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和安集延事件后,中亚国家普遍对美国提高了警惕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使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受到很大削弱。

  美国不得不摒弃急于求成的错误政策,重回稳扎稳打地在中亚扩大民主影响的老路,试图通过“大 中亚”战略增加对中亚五国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战略纵深,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挑动反对派兴风作浪。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巨大的软硬实力对中亚施加影响,是俄罗斯在中亚的最大威胁。从世界层面上看,美国仍然主导着对俄罗斯弊多利少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对俄罗斯始终奉行遏制政策,是俄罗斯实现多极化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为实现强国目标和维护中亚地区安全利益,俄罗斯需要长期借重上海合作组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国力不 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与中亚国家拓展友好合作关系和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俄罗斯意识到,中国对中亚的影响将持续扩大并正在使中亚地区政治和经济秩序发生改变。俄罗斯在包括中亚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对中国的战略倚重是长期的。俄罗斯奉行的对华友好政策不会轻易改变。俄罗斯需要上海合作组织长期发挥与中国进行战略协作平台的作用。

  中亚国家彼此之间存在着边界、民族等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上海合作组织在协调中亚关系、避免中亚国家之间矛盾 激化引发地区动荡方面能够长期发挥作用。中亚国家出于维护自身独立性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将长期奉行大国制衡的外交战略。在此情况下,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俄罗斯对中亚国家施加影响的多边平台作用将得到保存。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和安集延事件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迫于形势奉行亲俄外交政策,但是对俄罗斯的大国野心同样非常戒备,一旦局势稳定还会回归到大国平衡政策上。

  (二)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未来可能出现的调整虽然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政策取向具有一定稳定性,但是随着未来中、美、俄大三角力量对 比以及地区形势发生变化,俄罗斯有可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地位和合作重点做出一定调整。

  1.组织定位方面,俄罗斯将有条件地支持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亚主导性力量俄罗斯认为,“任何大国在中亚扩大影响,都会损害其他大国,尤其是与中亚具有紧密历史联系的俄罗斯的既得利益”[16]。因此,“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俄罗斯往往只是作出反应。例如,中国利用上合组织向中亚推进,而俄罗斯却只是对中国的积极举措作出反应,因为俄罗斯仍想成为这一地区的唯一外来统治者,它早在19世纪就在那里具有优势地位”[17]。但是,随着中国在中亚地区影响的扩大,在确认上海合作组织不会对其国家利益造成损害,并且不会由中国独家主导的条件下,俄罗斯有可能不再谋求使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陪衬,转而支持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亚主导性力量,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增加的速度很快,中国奉行的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使其在中亚的威信和地位不断提高。中亚国家将更加积极地谋求与中国开展全方位合作,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尊重,中国将在事实上成为中亚地区的主导力量之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 加能有效提高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地位,加大其对中亚国家的凝聚力。

  第二,“俄罗斯侧重保持发展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具体的政治军事功能、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作用”[18]。然而,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俄罗斯一家主导,不符合中亚国家大国制衡战略的需求。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中俄共同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将对中亚国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中亚国家未来有可能更加热心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设。

  第三,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中国参与发起和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主导权的国 际组织,中国对其发展寄予厚望,大力促其成为中亚地区的主导性多边合作机制。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四,中俄两国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两国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程度会更高。中国在中亚开展外交活动时非常谨慎,努力和俄罗斯协调行动,这将使俄罗斯对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更加理解,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更加看重。

  2.合作重点方面,俄罗斯将更加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地区的维护稳定合作和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多年建设,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成立了地区反恐机构,设立了强力部门领导人会晤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举行了多次反恐军事演习。“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被压制,只要地区形势不出现大的动荡,其将难有大作为。美国等外部势力对中亚地区稳定和俄罗斯在中亚利益的威胁将越来越大。美国在中亚的存在对中亚国家而言并不完全是件坏事。中亚国家可以从美国获取经济利益,还可以借助美国平衡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这就为美国长期对中亚施加影响创造了条件。因此,俄罗斯将越来越看重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维稳方面的合作,需要借助上海合作组织做中亚国家的工作,共同抵御美国的扩张。

  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态度将更为积极,主要原因是:第一,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能促进中亚国家稳定。美国等外部势力得以在中亚兴风作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亚国家经济落后,老百姓对政权有不满情绪。但是,俄罗斯难以独自帮助中亚国家实现经济发展。苏联70年的计划经济使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经济上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俄罗斯长期忽视与中亚经济合作以及本国经济结构缺陷所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使俄罗斯与中亚经济互补性不断降低。俄罗斯既无法通过经济贸易合作推动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又无足够实力给中亚国家经济输血,其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在促进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实力比上海合作组织弱很多。这使俄罗斯不得不重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

  第二,经济合作能提升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地位。俄罗斯将上海合作组织视为其推行全球大战略的有力工具,对提高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地位态度积极。上海合作组织就成员国人口、国土等硬实力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组织。要进一步提高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着力提高上海合作组织的软实力,首先是组织的共同理念、决策效率和威信。加强内部凝聚力是提高软实力的关键,在中亚国家普遍将发展经济作为内外政策头等任务的情况下,经济合作是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凝聚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第三,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可以帮助俄罗斯形成对已有利的中亚经济贸易秩序。随着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逐年增强,同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不断下降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互信的不断加强使双方巨大的经济互补性迅速形成双边经贸合作项目,中国对中亚的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对俄罗斯在中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但是,俄罗斯无力阻止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加强的趋势,最终不得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制定一些限制性规则。

  因为美国在中亚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战略图谋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和与中亚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密切的趋势将继续保持,俄罗斯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地位的战略决策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经济合作的热情将持续升温。

  (责任编辑 陆齐华)

  注释:

  [1]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米赫耶夫;《俄、中、美的中亚政策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问题》,载《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2] (俄)叶夫根尼·特里福诺夫:《一箭双雕》,俄罗斯新时代周刊,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月2日俄文电。

  [3] 引自《俄美总统结束会晤 布什称俄罗斯并非美国的敌人》,http://news.soho.com/39/28/hewsl45592839.shtml。

  [4]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IR3.September 2002,http://www.whitehouse.gov/nsc.

  [5] 普京:《上海合作组织是成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俄新社莫斯科2006年6月12日俄文电。

  [6] 海运、李静杰:《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7] 普京:《上海合作组织是成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俄新社莫斯科2006年6月12日俄文电。

  [8] 《普京呼吁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立能源俱乐部》,http://news.sina.com.cn/c/2006-06-15/131510163470.shtml。

  [9] [俄)维克托·利托夫:《并驾齐驱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俄新社明斯克2006年6月19日俄文电。

  [10] (俄)维克托·米亚斯尼科夫:《华约移师亚洲》,载《独立 报))2006年4月27日。

  [11] [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欧亚巨人》,载《政治杂志》周刊6月28日。

  [12] 《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开展国际合作的新模式》,http.//epaper.bjd.com.cn/rb/20060614/200606/t20060614—28678.htm。

  [13]WWW.xinhuanet.com,2004年10月3日。

  [14] WWW.xinhuanet.com,2004年10月3日.

  [15] [俄)维克托·利托夫:《并驾齐驱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俄新社明斯克2006年6月19日俄文电

  [16]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米赫耶夫:《俄、中、美的中亚政策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问题》,载《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17] [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欧亚巨人》,载《政治杂志》周刊2006年6月28日。

  [18] 同[1],第60页。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