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 树立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
树立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
李凤林(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前驻俄大使):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伙伴关系,中俄关系采用了“战略协作伙伴”的提法。中俄在1996年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0年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以及中俄关系的不断提升,都使这一提法的内涵进一步深化,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已为世界所瞩目。它顺应时代的要求,并在实践中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中俄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并且不会受一时一事的干扰。目前,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可拓展的合作领域还很多,相互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都是事务层面的,可以通过磋商与妥协加以解决。
尼古拉耶夫(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可称为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两国关系每年都在进步,而且已经有了牢固的法律基础和完善的机构作为保障。在两国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前提下,俄中关系更理性地发展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两国本着平等互利、尊重文化多元化的原则发展双边合作,同时也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该组织现已成为地区乃至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组织,它的不断发展符合俄中以及所有成员国和平与发展的意愿。
构筑巩固和谐的大国关系
郭震远(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常务理事):中俄领导人频频会晤、双方各领域合作迅速开展、两国在世界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立场的协调等等,都是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标志。但中俄关系的发展还有更深层次的两个特点:它既不是军事同盟关系,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且已经并将继续推动开放的地区性合作,如上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
中俄关系是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双方既坚持自己国家的利益和传统,也充分尊重对方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和选择;双方都坚持不搞对抗与发展合作,努力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后,实现和谐的大国关系必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巩固和谐的中俄关系也必将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郑羽(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俄战略协作的基础、功能和国际战略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中俄战略协作在全球、地区和双边3个层面的发展更加协调和平衡。中俄关系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协作重心集中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双边合作的发展与此不够平衡。自2004年以来,两国在加强战略协作关系的务实基础方面做出了持续努力,使战略协作关系具有更深厚更宽广的操作基础。二是中俄战略协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实际功能,有效地改变了相关地区的战略态势。三是今明两年双方互办“国家年”活动,表明两国正在加紧构筑长期战略协作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心理基础。
加强反恐合作任重而道远
王海运(前驻俄国防武官、少将):近几年,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呈泛滥之势,并越来越具全球化性质。中俄在反恐问题上共识广泛,合作基础坚实。今年,双方反恐合作紧密,不仅在打击恐怖主义势力方面相互支持,而且在维护联合国权威、反对“双重标准”、推动地区和国际反恐合作方面密切协作。两国间签订了多个反恐合作协议,建立了反恐情报共享机制,举行了大规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多边反恐合作中取得突出成效。
中俄都面临国际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和长期威胁,两国应将反恐合作视为战略协作的重要领域予以加强。当前双方的主要努力方向应为: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广泛团结国际社会,努力消除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为反恐斗争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强反恐情报交流,在侦查情报力量、手段建设方面相互帮助,增强早期发现、有效预防恐怖袭击的能力;推动上合组织的反恐机制建设,重点强化地区反恐机构的功能,夯实成员国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认真探讨组建有武装力量参与的常备反恐力量的可行性,使反恐斗争与维护地区稳定紧密结合。
季志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从全球范围看,国际恐怖主义并没有因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有所削弱,反而在加强。从中亚地区看,国际恐怖主义同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结合得更加紧密。中亚已成为“三股势力”的集结地,也是中俄建立“稳定弧”的关键地区。反恐合作将是中俄关系中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两国应维护打击恐怖主义的应有权利,参与反恐规则的制定。
维护地区和平的积极力量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俄都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两国都是维护地区和平的积极力量,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双方需要在地区层面相互倚重,在周边地区开展国际合作。
由于中俄两国在推进多极化进程、开展地区合作方面有许多共识,从而促成了上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是上合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的前提,而上合组织合作领域的稳步扩大,也为中俄关系在21世纪的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舞台。
石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俄应重视探讨和研究上合组织与“欧亚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使这些机制能在地区多元安全格局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是中俄安全合作的重要前提和面临的共同任务。中俄要关注中亚的发展问题,通过全方位的扎实合作推进中亚国家政治和经济进程的良性发展,确保地区形势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中俄在中亚的合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地缘优势以及经济与文化纽带之外,还有上合组织这个难以替代的、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在发挥作用。因此,两国在这一地区开展深层次和高水平的战略协作,不仅具备潜力和可能,而且有现实条件。中俄应抓住机遇为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谱写新篇章。
许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一直追求多边平衡的对外合作方针,在经济合作领域也努力建立一种多伙伴、多出口、多方向的格局。美国推出的“大中亚”计划固然对中亚各国具有吸引力,但借此计划扩大其一家独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并不符合中亚各国的利益。
俄罗斯在这个地区的主要社会层面、甚至国家层面的影响力仍是美欧无法比拟的。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转型期国家控制下的市场经济改革模式被中亚各国看好,中亚国家在完成各自艰难的经济恢复过程时,中国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而且,经中国通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远景,对中亚各国的吸引力远超过现有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中俄应继续加强高度互信和密切协作,通过合作巩固优势影响地位。
中俄能源合作步入新时期
吴大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伊始,双方就十分重视能源合作。随着这一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能源合作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势头。以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为起点,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俄能源合作并不顺利,但值得欣喜的是,摩擦的出现并未降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水平,高度的政治互信和两国政府的高效导航,使这一关系在深度磨合中不断向前推进。正如两国领导人所强调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俄各自国内发生什么变化,双方都将恪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所确定的方针和原则。
陆南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能源合作对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意义重大。今年3月普京总统再度访华,除了出席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俄罗斯年”开幕式外,两国能源合作问题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普京的这次访问,使中俄能源合作结束了磨合期,开始进入一个新时期。主要表现是:两国对能源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双方能源合作有可能从论证阶段逐步走向落实阶段,并全方位和多层次地展开。再有,普京这次访华在能源方面采取的举措,反映了俄能源战略出口的变化,即不再过于单一面向西方国家,而是“把东方也视为一个战略方向”。
从两国长远战略利益和互利互惠原则来看,从扩大双方经贸合作与提高合作质量的客观要求来分析,中俄能源合作在双边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将会日益提升。目前,两国能源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都在不断拓展,而且正从一般贸易逐步走向生产合作与相互投资。可以相信,这一合作具有光明美好的发展前景。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11月10日 07: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