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新中亚战略
新千年伊始,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他上台后,大幅度调整对中亚政策。通过密切双边政治往来,加强地区经济与军事合作,建立跨地区安全网络机制等,着力改善与中亚及其周邻国家的关系,逐步遏制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排挤西方的渗透,重新找回控制中亚局势的主动权。不难看出,普京政府新中亚政策的宗旨,就是以俄罗斯为基轴,依靠自身努力,构筑由中心向边缘战略价值递减的圈层战略,从而确保其南部的安全。
夯实圈层战略的内层结构
具体而言,立足俄本土,形成以俄罗斯为内核,利用俄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间的传统友谊,铸就独联体一体化支柱;联手中国,打造中亚宽松氛围。
普京执政后,俄国家战略的总体走势趋于强硬,突出了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2000年6月,普京批准了《 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与此前颁布的俄《 国家安全学说》《、 俄联邦军事安全学说》《、 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相配套,全面、系统地勾勒出俄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普京清醒地认识到,身为传统“ 陆权”国家的俄罗斯,要想维持对“ 边缘地带”的吸附力,当务之急应在短期内迅速恢复“ 元气”,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战略构想的顺利实现。为此,俄对内积极改革政治权力机制,改善经济环境,整合国家实力。对外则通过强权手段拓宽其安全空间,具体为:向西挑战北约东扩,力争中东欧的缓冲地带;向南挑战民族和宗教冲突,争夺里海能源,树立地缘政治优势;向东挑战丧失亚太大国地位的危险,使俄美中三角关系的重心向俄倾斜。显然,这些举措都是以围绕建立俄实力中心来运作的。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北起俄罗斯,东邻中国,西接伊朗、隔里海与外高加索相望,南靠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略地位重要,被俄视为“ 自己特有的地缘政治空间”( 布热津斯基语)。冷战期间,苏联在该地区拥兵自重,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时代,俄与中亚国家虽也签署了一系列条约,但由于双方合作的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收效甚微。普京上台后,将俄外交视点转向中亚,并采取灵活而务实的策略,把哈、吉、塔三国置于俄对外关系绝对优先的地位。从频仍的高层互访到组建欧亚经济共同体;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筹划反恐怖中心到签署确立集体安全力量在该地区地位的协定等,成果斐然,初步确立了中亚的独联体一体化支柱。
不言而喻,目前俄罗斯国势“ 积贫积弱”,一时间尚难在国际舞台上正常发挥其大国作用,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唯一途径是依凭俄在独联体一体化中的优势,渐次形成“ 靠东稳南保西”之格局。与俄不谋而合,哈、吉、塔鉴于国力所限,无论在政体改革、经济转轨,还是保卫领土、打击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和极端宗教主义等方面,对俄寄予厚望,它们也倾向于通过独联体来维护其国家利益。因此,建立独联体一体化支柱,既有益于俄罗斯更直接将中亚三国纳入其势力范围,实现俄中亚内圈层战略的宿愿,也可使哈、吉、塔在独联体内有用武之地。
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这在俄罗斯的中亚内圈层战略中也是一重要组成部分。俄中山水相连,且都毗邻中亚。随着冷战阴云的消散,两国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双方以“ 上海五国” 机制为契机,在解决中亚地区的划界、边境地区裁军等问题上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签署了一系列有关边境地区相互递减军事力量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中亚的地区合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2001年,俄中关系继续升温。6月“, 上海五国”第六次首脑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7月,俄中元首又在莫斯科签署《 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9月,为落实“ 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俄、中、哈、吉、塔、乌六国总理首次聚首阿拉木图,商讨筹建六国多边经贸合作事宜。此外,俄中元首之间还频繁互通热线电话、定期举行总理会晤等,标志着两国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俄中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有利于俄圈层战略营造适度的外围环境,增加其安全筹码,缓解西方对俄罗斯南部安全造成的压力。
稳定圈层战略的中层结构
它主要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乌、土处在欧亚两大政治板块相互作用的“ 破碎”地带,战略地位独特。苏联解体后,两国就在这一“ 破碎”地带上承担着地缘政治多元化的角色分工“: 脱俄入美”,抵制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复兴伊斯兰教,回归穆斯林世界;制定颇具特色的国家战略,乌编织“ 次地区大国”战略梦想,土选择中立国的发展道路。
针对这一情况,普京政府把圈层战略中层的重点落在“ 稳”字上,以稳求进,尽可能为自己在中亚谋取更多的回旋余地。在俄乌关系上,普京政府很看重乌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传统关系,借助政治对话和军事合作,搭建两国关系的安全平台,继而扩大在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来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消弭乌对俄的恐惧心理,将双边关系拉回到俄罗斯设定的战略轨道上来。为落实这一外交政策,2000年1月俄两次召集乌等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聚莫斯科,磋商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反恐怖领域内的磋商与合作问题。3月18日—4月3日,俄又与乌等中亚国家在塔吉克斯坦的沙尔图兹区联合举行代号为“ 独联体——2000南方盾牌”指挥作战演习,探索建立独联体国家联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机制的途径,协调乌等国与俄武装部队在反恐怖主义中的行动。5月普京对乌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签署了许多重要的文件,并就共同关心的地区稳定、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8月,俄主动向乌提供军事援助。9月俄、乌等国又举行防空部队司令部演习等。与此同时,俄还利用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地与乌开展经贸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土库曼斯坦,俄除加强政治对话,实现高层会晤,确立两国未来10年合作战略外,还积极寻求解决制约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新路子。特别是在土的天然气出口问题上,由于普京政府的让步,两国达成土经俄出口天然气和俄购买土天然气等一揽子协定。这一成果的取得打消了土对俄的戒心,弥合了双方的外交裂痕,并使土的中立政策转向有利于俄方。
拓展圈层战略的外层空间
它主要指西亚的伊朗、阿富汗及南亚的巴基斯坦。 普京政府认为,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是俄罗斯通向印度洋和波斯湾的必经之地。这一地区石油丰富,历来为大国所关注;该地区的民族冲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对俄安全有直接影响;特别是阿富汗内战的频频升级,以及由此引发的难民潮,给俄“ 后院”造成了极大的震荡。鉴于此,普京政府实施中亚外圈层战略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交好伊朗。伊朗是俄罗斯稳住中亚、控制中东的重要国家。近年来,两国关系一直呈良性发展的态势。为对付西方的扩张行径,普京在对外政策上大做伊朗的文章,试图通过结盟伊朗,建立俄伊伙伴关系,来稳定中东局势,抵御西方势力对中亚、外高加索地区的威胁。经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伊朗总统自1979年以来的首次访俄。可以预见,俄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维持这一特殊关系,因为它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第二,调整与阿富汗的关系。普京政府在对阿政策上,把以往的被动防守、处处设防改为主动出击,实施遏制与接触相结合的战略。通过加强俄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增进中亚各国在保卫领土上的御敌能力,防止阿战火波及该地区;联合美、印度,建立阿问题和反恐怖主义特别工作小组,共同对付塔利班的威胁;配合联合国对阿富汗实施各种制裁,遏制其嚣张气焰;积极参与阿冲突的调解活动,派特使主动与塔利班接触,摸索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新途径。9月11日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地发生一系列恐怖事件后,普京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态度更加明朗,即联美制阿,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势力造成的灾难性恶果。
第三,力争实现俄与巴基斯坦关系正常化。受俄印(度)关系的影响,俄巴关系曾异常冷淡。在阿富汗问题上,双方也分歧颇大。巴在阿内战中,承认塔利班政府,支持塔利班武装向北部发动进攻,造成中亚国家边境局势 紧张,俄对此极为不满,两国关系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普京当选俄总统后,南亚地区局势发生微妙变化。俄打算通过改善俄巴关系来协调双方在阿问题上的立场,让巴充当“ 中间人”的角色,说服塔利班放弃武力,实现阿民族和解,稳定该地区局势。受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巴偏袒塔利班的做法可能有所收敛,巴领导人穆沙拉夫表示,在打击恐怖主义上,巴愿与所有国家“ 携手合作”,这无疑为俄巴关系正常化带来一线希望。
总之,普京政府的中亚战略,是新时期地缘政治发生变动的必然结果。该战略以俄罗斯为中心,通过夯实圈层战略的内层、稳定中层、扩展外层三个层面,将中亚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为俄重新成为世界大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