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术会议

第十五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召开

发布时间:2021-10-15 09:55:20作者: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9月7—9日,第十五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的举行。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时,宣布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为庆祝中国上合基地设立八周年,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共同主办此次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阿富汗、德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出席了此次会议。 

  中外学者围绕上合组织的发展与成就、反恐安全、经济与人文合作、阿富汗局势、上合组织未来发展路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应继续秉持“上海精神”,加强区域安全合作、反恐合作、经济合作,继续促进和深化人文交流与民间交往,在夯实睦邻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对确保区域和全球稳定、和平与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上合组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 

 

  开幕式上,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上合基地办公室主任刘晓红致辞时表示,20年前上海合作组织诞生在黄浦江畔,“上海精神”一直指引着这个新型区域组织,以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为核心内容,倡导通过相互合作、求同存异探索新型国际关系相处之道。希望此次高端学术论坛能够让更多中外学者和相关人士深入了解中国—上合基地,并加强务实合作,携手共进,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首席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潘光作主旨演讲。他认为,作为本世纪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迎来了20年华诞。回顾参与“上海五国”进程和上海合作组织初创的难忘经历,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上合组织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成功实践很有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和稳定是地区发展的首要前提,上海合作组织一直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有效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区安全环境,在构建安全共同体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上合组织各国在人口、面积、经济实力、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差异极大,要走共同发展之路面临很大的困难。然而,20年来,上合组织在探索中前行,努力以创新推动发展,在构建发展共同体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文化底蕴扎根于中华文化,俄罗斯文化和中亚、南亚各民族文化之间上千年的交流和融合之中,而贯穿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合组织从其前身“上海五国”进程启动之时便强调要从文明对话互鉴的角度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构建新的“丝绸之路”,将“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留下的宝贵财产视为各项合作发展的文化底蕴和文明基础。 

  潘光表示,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形势下,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对确保上合地区和平稳定、上合组织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区域安全发展方面形成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上海合作内部国家边界争端在短短十几年里获得了解决,这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上海合作组织解决边界争端的成功模式,就是以互信、裁军为基础,通过构建合作安全机制,在多边规则指导下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上合组织20年所取得的成就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学术院长黄靖表示,“结伴而不结盟”原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新型国际关系范例。上海合作组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原则就是结伴而不结盟关系的生动诠释。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理论的国家都能够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并且基于共同利益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各个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是促进和平、合作与发展,而不是对抗。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政治、经济、安全、人文合作以及国际交往取得了一系列具体成果,国际影响力、号召力不断提升。在地区治理方面,上合组织的贡献不仅在于消除和管控分歧,而且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签署了宪章、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反极端主义公约、反恐怖主义公约等重要文件,启动了从元首峰会、政府首脑会晤到各部长的会晤机制,建立了两个常设机构。上合组织还提出了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犯罪等具体合作目标,还致力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成立了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组,召开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合组织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东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郭学堂认为,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是在中国、俄罗斯、以及周边中亚国家想要通过建立政治互信来逐步解决边界争端情况下成立的。上合组织是大陆国家维护周边安全和地区稳定的预防性措施,其发展20年历程说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中亚和周边地区的稳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许涛提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首先是一种政治上的互信,这给各成员国带来了一种政治环境上稳定,也给各国的国内治理带来了一种自信的内力。历史地来看,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欧亚地区的地缘形势发展的一个拐点,使各国还有整个地区迎来了冷战以来最为稳定的局面。许涛认为,面对当前的复杂局势,上海合作组织要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应当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应有的一些共同行动。同时,阿富汗局势对上合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是个挑战,也是机遇。上海合作组织应该利用好这个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进入阿富汗,帮助它的和平重建。 

  上海政法学院法学教授盛红生表示,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以安全为先导的政治和军事不结盟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从反恐合作做起,逐步扩大到经贸和人文交流,在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和促进本地区区域安全,及经济、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际组织法角度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鲜明的常设组织特征,完全符合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上海合作组织依据成员国共同签署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间条约——上海合作组织宪章而成立。成员国在安全、经贸与人文等领域已经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上合组织促进国际合作的职能作用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充分体现。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胡键认为,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合作取得了很多成效。未来10年,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冲突尤其是阿富汗形势和在疫情防控等方面探讨一套一致有效的机制,面对非传统安全的大挑战,应重新重视非传统安全合作并提出将新方案、新举措。 

 

  上合组织未来十年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宪举提出,上海合作组织的“上海精神”,不仅是“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相处理互关系的准则。上海合作组织面向欧亚地区,但它的核心区域在于中亚,中亚国家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宪举认为,对上海合作组织来说,中亚强大,上海合作组织就强大,如果中亚薄弱,上海组织就会薄弱,所以上合组织今后还应该继续把中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合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副主任郝国新表示,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决定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郝国新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正在从边界划分到安全合作进入到经贸合作的新阶段。示范区致力于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希望通过民心相通、经贸合作,促进上合组织国家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海合作组织原副秘书长王开文表示,上合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和40%以上。上合组织国家有能源生产大国,也有能源消费大国;有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有粮食和农产品的消费大国;上合组织的相关国家还有很强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与上合组织的国家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和需求,这不仅会对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同时对于上合组织的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仇华飞认为,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机制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成立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区域政治、经济、能源、环境等领域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是应对地区安全挑战,上海合作组织逐步成为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的重要机制。本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合组织与地区各国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当前面对中亚地区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上海合作组织要与时俱进,同其他全球性和区域国际组织紧密合作,在推动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上合组织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稳定、积极务实的区域性国际合作机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毛新雅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提升中亚地区全球价值链前景可观。中亚地区都是内陆国,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公路、铁路、“上合快线”、空中丝路等基建项目对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连通性作用明显,有助于缩短与全球价值链枢纽的经济距离,对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尤为重要。中国产业门类最齐全,是全球价值链枢纽之一。通过在中亚地区投建制造业工厂,不仅可满足这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需求,也促进其从原料出口升级为初级制造业产品出口。“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国通过对中亚国家项目投资并购,对其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产生良好溢出效应,促进中亚本土企业成长为全球价值链供应商。 

  海国图智库研究院研究主任、高级研究员拉吉·弗尔玛(Raj Verma),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院阿米纳·汗(Amina Khan)等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保持务实态度参与上合组织活动,在参与打击“三股势力”,带动成员国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构建区域安全屏障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