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什凯克峰会规模盛大展现上合组织蓬勃生机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六年来稳步发展,已经成为本地区最具活力的地区合作组织。安全、经贸和人文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得到广泛弘扬。每年一次的峰会见证了上合组织快速发展的一个个台阶。本次比什凯克峰会回顾和总结了上合组织发展的以往成就,对今后各领域的合作及对外交往做出了新的规划,峰会的成功召开展现了上合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和生命力。
盛大规模显示组织蓬勃生机
出席此次上合组织峰会的除了6个成员国元首外,还有观察员国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伊朗总统内贾德、巴基斯坦外长卡苏里、印度外长慕克吉,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联合国副秘书长帕斯科作为主席国客人也与会。其中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和联合国副秘书长帕斯科都是首次应邀出席上合组织活动。
土库曼斯坦长期奉行中立外交方针,参与多边外交活动非常有限,此次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亲自与会表明土库曼斯坦对上合组织的合作高度重视。盛大的规模展示了上合组织强大的凝聚力,显示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对组织发展的关切和积极参与的意愿。
目前以中亚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机制逐渐增多,美国出台“大中亚计划”,欧盟出台了中亚战略,都在试图加强对该地区的影响力,但这些并没有削弱上合组织的凝聚力,因为上合组织正是以务实、平等、开放的作风,以本地区共同关切的议题赢得了周边国家的关注和信任。
开创欧亚地区多边睦邻时代
此次峰会,各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比什凯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保障国际信息安全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规范成员国相互关系准则的重要政治法律文件,它是由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上合组织峰会上倡议,由中方推动制定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政治合作的又一重要阶段性成果,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标志着欧亚和谐地区的建设拥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文件的签署使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精神用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该文件必将成为欧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并对该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睦邻合作树立典范。
其次,标志着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已经达到了新的水平。从上海五国时期的边界谈判、裁军到今天的多边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短短的10年内,上合组织成员间就从当年的互相防范发展到今天的高度互信。
第三,标志着欧亚地区进入了多边睦邻的新时代。虽然成员国间的中俄、中哈、中吉等国家之间已有睦邻友好条约,但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之间尚未签署类似文件,而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两国关系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多边条约文件的签署将带动区域内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和稳步发展。
组织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上合组织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组织覆盖的欧亚地区为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地区形势的迅速发展变化和组织合作内容的不断丰富使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首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担当欧亚大陆文明对话的平台。人文领域的合作是上合组织新的增长点,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历来是人类文明沟通的枢纽,但历史上各大文明还从来没有面对面地展开沟通,随着科技和交通的飞速发展,欧亚大陆核心区不再是各文明实力透支才能企及的遥远边疆,各大文明开始在这里出现交集,这就需要一个展开坦诚沟通的平台,通过对话与合作避免发生“文明的冲突”。
其次,以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建设性角色化解潜在的冲突和对立。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潜藏的地缘政治价值被充分释放,该地区面临着大国间激烈的地缘和能源争夺。上合组织作为本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一支重要建设性力量,希望通过地区内部的对话与合作化解矛盾,增强互信,防止地区矛盾演化为区域性冲突,更要防止欧亚地区成为地缘政治争夺的战场。上合组织希望破解地缘政治的冲突和对立,使欧亚大陆核心地带成为稳定的地带,成为化解地缘政治利益分歧的桥梁。
第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维护地区稳定。中亚作为上合组织关注的重要区域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权力交接引发的政局动荡、“三股势力”的屡禁不绝、毒品犯罪的加剧、国家间的领土和资源纷争等都是上合组织需要解答的课题。只要上合组织能本着互利互信的原则就能为这些问题交出满意的答卷。本次峰会能在吉尔吉斯斯坦顺利举行本身就说明上合组织已经对地区稳定发生着积极作用。自2005年发送政权更迭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各派政治力量矛盾始终难以调和,但在临近上合组织峰会时,朝野政治势力搁置矛盾,确保本次峰会顺利召开。会议的举办给政治局势长期动荡的吉尔吉斯斯坦赢得了一个难得的稳定期,此次峰会可能成为吉政治局势走向稳定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