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胡锦涛中亚行意义深远 军演有5点新意
胡锦涛主席这次为期5天日程紧凑的中亚之行,是“今年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访问是在国际和中亚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上海合作组织取得新的积极进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对进一步推动中吉睦邻友好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哈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促进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的友好合作,维护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构建和谐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次访吉意义重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锦涛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国事访问。这是胡主席对该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访问恰逢中吉建交15周年、《中吉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5周年,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吉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2005年3月发生所谓“郁金香革命”后,中外舆论普遍担心中吉友好关系生变。但两年来的事态表明,在中吉双方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不仅没有倒退,而且有了新的重大发展。去年吉国内政治力量布局发生重大重组,但以巴基耶夫总统的为首的吉新领导人继续奉行对华全面友好合作的政策。2005年7月,时任代总统巴基耶夫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同胡锦涛主席单独会晤时强调,“吉尔吉斯斯坦不会改变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更不会改变坚持全面发展吉中友好合作的方针。吉方将履行同中方签署的所有协议协定。”
2006年6月巴基耶夫总统成功访华,标志中吉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他同胡锦涛主席会谈后发表了具有广泛然合作内容的17点联合声明。尤其在声明中,吉方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包括“法理台独”的任何形式的“台独”,吉不同台湾当局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声明特别强调,中吉“不允许第三国利用本国领土损害另一方的国家主权,不允许在本国领土上成立和存在旨在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组织和团体”。这些内容对打击“台独”势力以及中亚地区的恐怖组织,有特殊意义。
中吉经贸关系也获得更大发展。2006年中吉双边贸易额达22.6亿美元,同比增128.6%,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11.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73.5%。吉尔吉斯斯坦已成为中国在中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经贸、交通、农业、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地方及民间往来日益增多。
中吉在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方面的安全合作富有成效。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将与巴基耶夫总统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关系问题、地区问题以及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并签署涉及政治、经贸、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除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外,胡锦涛主席还将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会谈,这些无疑都将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和中哈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比什凯克峰会:又一个里程碑
8月16日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第7次峰会,将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中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峰会。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峰会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局势趋于稳定的形势下举行的。巴基耶夫总统执政两年多来,围绕实行总统制还是议会制而修改宪法的激烈争论已告一段落,并再次确立了巴基耶夫的执政地位。吉政府对这次峰会作了精心准备,而反对派也从大局出发,表现理性,不搞干扰峰会的活动。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也有起色。2005年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吉国内总产值同比下降0.5%,随着政局逐步稳定,经济有了起色,2006年增长2.7%,今年上半年增长9.2%,创历史新高。吉国内虽然还有不少不稳定因素,但目前呈现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不仅有利于吉本国,也有利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协调发展和合作。
第二,会议规模较前几次盛大。除6个成员国元首和4个观察员国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巴基斯坦外长卡苏里、印度外长慕克吉外,还有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联合国副秘书长帕斯科将作为主席国客人与会。尤其是土库曼斯坦总统的首次与会,有助于扩大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
第三,会议成果将十分丰硕。六国元首将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比什凯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保障国际信息安全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加深和深化政治、经贸、文化合作的重要文件,并发表《联合公报》。特别是《长期睦邻友好条约》影响重大。此前,各成员国之间都有双边合作条约,而这次签署的条约将把6个成员国“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促进彼此间的睦邻互信和互利合作,构建和谐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深远的历史影响。元首们除回顾和总结上海峰会以来上合组织发展取得的成就外,主要将在安全、经贸、人文合作以及对外交往等领域作出新的规划,对本地区的和重大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地区形势良性发展。
联合军演5点“新”意
“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8月9日至17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举行。此次军演是在该地区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三股势力”活动仍然猖獗的背景下举行的,参演六国都希望通过联合军演提升反恐合作能力,共同维护和保障地区安全和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15日宣告成立,与会国元首在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的同时,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反恐奠定了法律基础,在“911”事件发生两个多月前就率先举起了国际反恐的大旗。接着,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立了反恐机构,交流反恐信息,就共同反恐行动进行磋商。从2002年起,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分别举行了多次双边或多边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而这次举行的联合军演与此前相比,无论对全体成员国还是对中国来说,都注入了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新内容。
——6个成员国参加军演,表明联合反恐的新规模。
从2002年起,每年都举行的联合反恐演习多是双边的,少数是三边的联合演习,多次为数百名官兵参加。而这次是6个成员国都派精锐部队参加,中俄为参演主力,分别有1600名官兵和2000名官兵,其他六国至少也有一个连的兵力参演,共约4000名官兵参演。此次军演不仅演习规模扩大,而且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共同反恐的决心。
——6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将亲临军演现场观摩长达2小时的士兵演练。这是成员国元首首次现场观摩军演,表明各国元首对联合反恐的高度重视。
六国元首将在16日出席比什凯克峰会后前往军演现场观摩,因此称得上本次峰会的一大成果。此前观摩联合军演的最高级别是国防部长。
——联合军演是震慑该地区“三股势力”最新的大规模行动,反映出成员国防务安全合作达到新水平。
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都不同程度面临“三股势力”的非传统威胁,如何共同应对这种威胁是摆在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联合军演通过信息交流,拟定40多项演练科目,精良装备和士兵演练必将提高共同反恐的能力。演习地区选择在接近中亚地区的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所在的车里雅宾斯克州不是偶然的。毫无疑问这对“三股势力”是一次大震慑,如果他们胆敢滋事,各国将迅速采取果断行动,予以打击。
——中国军队首次成建制、大规模、多军种、远距离出境参加多国联合军演,这是对中国军队的一大考验,对中国军队建设有不可多得的锻炼价值。
2002年以来,中国军队已参加过17次中外军队联合演习。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军队成建制连人员和装备一起远距离参演,共有1600名官兵和数千吨物资要通过铁路运输、空军航空兵转场、陆军航空直升机转场以及空中运输四种形式投送到演习地点。铁路运输从新疆经东北满洲里然后西去俄罗斯的南乌拉尔地区,运程达10300公里。运输机从天山脚下起飞,直接从中俄国界西段仅54公里宽的共同边界上空进入俄罗斯演习地点,航程2700公里,投送1100名官兵。这样长距离大规模投送部队和装备到境外还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次。
——中国军队目前的主战装备和国产新装备将首次在境外亮相。
中国参演的1600名官兵中,包括1个陆军战斗群、1个空军战斗群、1个综合保障群,武器装备中包括新型歼击轰炸机、伞兵战斗车等都是中国空军的主战装备,不少是中国近年自己研制的。它们首次在境外亮相,加上中国军人换装后首次出境参加军演,将赋予中国军队新的面貌。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六国元首共同确立了“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种文明,谋求共同发展。6年来,这一新型地区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对话求合作,结伴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因而包括反恐合作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不断扩大和深化。特别应指出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6个成员国分属于佛教文明为主的中国,以东正教文明为主的俄罗斯和以伊斯兰教文明为主的中亚四国,但6国彼此尊重对方文明,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不仅谱写了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的新篇章,也为国际反恐树立起榜样。
来源: 瞭望 200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