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试验:环中国自由贸易区发轫
5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并不被看好。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眼中更是如此。
5年过去了,先前的选择性忽视此刻顿时转化成过度恐慌。上合组织一夜间被贴上了“东方北约”(Oriental Nato)和“拥有核武器的欧佩克”(Opec with nuclear weapons)等标签。
然而,事实远不是非此即彼。
自由贸易区:由概念到行动
2003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晤时,首次提出确立长远的区域经济合作目标。“上合自贸区”概念浮出水面。
“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已从概念进入行动阶段。” 三年之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在上合组织成立五周年之际公开表示。
此一构想预计到2020年前后完成,意味着货物、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跨境自由流动三个阶段,即自贸区所能提供给域内国家的贸易自由化、金融一体化和人员自由流动。
“人、财、物的自由流动。从发展过程来讲,最容易实现的是商品流动,最难的是人员流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如此分析。
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明显差异,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得不面对的门槛。自由贸易区概念落实的前提,就是寻找共同的经济空间。
而阎学通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也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障碍。正是由于经济水平上的差别,容易形成互补优势,而经济水平相似,则可能造成相互竞争。
中亚油气资源、地下矿物丰富,但缺乏开发资金;中亚国家占据欧亚走廊要冲,连接着欧洲发达地区和亚洲沿海地区,但区位优势发挥不足。而与此同时,中俄人力资源充沛,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强大,外汇储备充裕,对外投资冲动需要释放。
日前,中国商务部已经启动了“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项目,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海关、投资、技术规则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发展过境潜力等五个工作小组。
在基础设施领域,成员国将重点推动区域内各方都愿积极参与且能共同收益的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油气管网、电力网、交通运输网和电信网等。
“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将是中亚经济圈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孙壮志评价道。
中哈自由贸易区:有益的试验
“中哈自由贸易区建立,必将成为推动上合自贸区实现的关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研究室主任陆钢指出,中俄自贸区重点目前在远东地区,超越了上合组织的范围,因此中哈自贸区的示范价值更加凸现。
2005年7月4日,胡锦涛出访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两国政府签订正式协议,决定启动合作中心建设。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拥有1782多公里长的边界线,经济上在中亚地区处于领头羊的地位,经济开放程度较大,区域合作意识强烈。
今年6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开工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世界首例跨境经贸合作区,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
该中心面积4.63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与销售、仓储运输、商业与金融服务、配套的高端生活服务。中心区外还设一个配套的产业区,功能是出口加工、保税物流、仓储运输。
“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不但能推动中哈自由贸易,而且对未来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一个试验。”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主任梁新渊对记者说。
中亚:区内的竞合博弈
但中亚的合作前景并非坦途一条。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亚研究专家基里尔*努詹诺夫判断,俄罗斯与中国两个大国在该地区的复杂关系也将是未来区域合作中的不确定因素。
“当要排挤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时,莫斯科和北京会进行合作,然而同时,中国和俄罗斯又在争夺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在能源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尤为明显如此。”
此外,在交通运输方面,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主张建立欧亚大陆桥,以此连接中国与欧洲。但该提议却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抵制——欧亚大陆桥显然会对俄发展西伯利亚交通大动脉带来威胁。
除地理上的距离和制度上的差异,更根源性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上属于不同文明体系。
而有观察家认为,中亚国内积聚的社会矛盾、不完备的法律制度、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会构成合作的羁绊。
上和组织之外,现在中亚区域内并行存在着多个一体化合作机制,如亚洲开发银行的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独联体框架内的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尽管各个机制的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功能相似,与上合组织存在一定的竞争。
2006年12月14日 10:42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