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富有成效
6月17日, 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在中亚名城塔什干再度聚首, 设在塔什干的该组织反恐机构同时举行正式挂牌仪式。在当今区域一体化的大潮中, 上海合作组织以独特的姿态出现, 并且在短短3 年内人气急升, 成为亚欧大陆上受到广泛关注的地区组织。
一、迅速成型的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6月15日,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庄严宣告六国间地区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宣言强调, 各成员国将严格遵循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友好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坚持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对外开放, 要同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际组织保持友好联系和合作。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 成为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2002 年6 月7 日, 六国元首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举行会晤, 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等重要文件, 为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基础。《宪章》规定,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机构包括: 国家元首会议、政府首脑( 总理) 会议、外交部长会议、各部门领 导人会议、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地区反恐怖机构和秘书处。2001年9月和2003年9月, 该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在阿拉木图和北京先后举行了两次会晤, 签署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备忘录和《多边经贸合作纲要》。2002年和2003年又举行了外交、国防、文化、公安、经贸、交通部长会晤及总检察长会晤等, 签署了多项文件, 启动了相应的合作机制。2003 年8 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还在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境内举行了首次多边反恐军事演习。
2003 年5 月29 日, 该组织的峰会在莫斯科举行, 首次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讲话说, 上海合作组织将由初创阶段进入一个全面、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峰会发表了《莫斯科宣言》, 决定设立秘书处和反恐怖执行委员会两个常设机构。2004 年1 月, 设在北京的秘书处正式建立起来, 联合国、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仪式, 标志着该组织已基本成型, 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承认。
近年来, 国际形势, 特别是中亚地区形势发生一系列变化, 给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挑战。首先是美国及其盟友军事进入中亚地区, 改变了地区的安全格局, 上海合作组织需要调整职能, 确定成员国之间以及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合作的新原则; 其次是该组织内部的团结更加重要, 需要统一认识, 加强互信; 再次是该组织本身的机制化建设必须加快进程, 落实各种会晤取得的成果和重大的合作项目; 最后要明确该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方向, 扩大各成员国广泛合作的利益基础。塔什干峰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召开的。
二、继往开来的塔什干峰会
塔什干是中亚人口大国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 景色优美, 有200 多万人口, 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此次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第四次元首会晤, 也是该组织成立后首次在中亚举行的最高级会晤, 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六国元首会晤后, 签署了《塔什干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特权和豁免公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合作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等协议, 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等文件。
塔什干峰会签署和批准的文件共有10 余项, 对以前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塔什干宣言》是一份总结性文件, 回答了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基本问题, 特别是就强化经济与安全合作职能、组织的扩大等问题明确了原则, 通过了新的法律依据。本次会议的特点是: 承前启后, 坦率务实, 富有成效。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发言中强调的,塔什干的年会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峰会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签署了联合反毒品的文件, 通过有效发挥反恐机构的作用, 准备从根本上打击“三股势力”; 第二, 经济上更注重具体领域的合作, 强调落实已签署的协议, 提出启动电子商务等专业组的工作,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还建议成立中亚共同市场; 第三, 宣告组织的自身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机制建设任务业已顺利完成, 该组织的常设机构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都在会前按时启动, 今后该组织的活动有了更加良好的技术保障; 第四, 表明该组织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行对外交往, 邀请了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和蒙古国对外关系部长额尔敦楚伦作为东道国客人参加会晤, 这是该组织第一次邀请高级别的非成员国领导人与会, 反映该组织同样关心地区周边的局势,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可以发挥作用; 第五, 为该组织今后的扩大做了初步的法律准备, 在塔什干批准的《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是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和扩大联系的第一步, 六国领导人还同意蒙古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
三、中国的特殊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作为创始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中国作为这个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前,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已经在独联体框架内进行了各种合作, 成立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等组织; 中亚国家在1994 年开始推进地区经济的一体化, 1998 年成立中亚经济共同体, 2002 年改称中亚合作组织。此外, 中亚国家还参加了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成立的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与这些区域合作机制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就是有中国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经济上更加具有活力, 可以和亚太地区连成一体, 享有更高的国际威望。
中国领导人在历次峰会和政府首脑会议上, 都对如何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各个领域的合作提出重要的建议, 促成了一系列多边文件的形成和签署, 还承办了多次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部长和国家协调员会议。作为东道方, 中国还为设在北京的秘书处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与俄罗斯一样承担了最多的预算份额。在塔什干峰会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了题为《加强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他建议, 从现在起组织应该将工作重点转到扩大和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上, 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坚持不懈地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 坚决遏制和铲除毒品走私、武器扩散等威胁, 为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和资源丰富等优势,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促进成员国经济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 中国决定向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提供总额为9亿美元的优惠买方信贷; 三是要努力扩大文化、教育、科技、旅游、新闻等领域的合作, 增进成员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巩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基础。他强调上海合作组织应以更开放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争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立场得到了其他成员国的高度赞赏。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信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上述建议会一一变成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前进的动力。中国和其他成员国都清楚地意识到,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各成员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有利于本地区, 乃至世界的经济繁荣与和平稳定,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6月2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