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天然气西线管道,选择过境蒙古还是哈萨克斯坦?
9月3日俄新社报道,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会谈,额向普京提出了“草原之路”的建议,并描述了铺设从俄罗斯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经过蒙古国境内的优势。
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西线管道,如果途经乌科克高原,将面临着环保和技术两个风险。此前,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第一副部长卡拉巴林曾在8月末提议俄中供气管道经过哈国境内。两个合作提议使俄罗斯处于有选择的有利地位。
首先,如果天然气管道经阿尔泰山脉,连接西西伯利亚气田到中国,将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地势复杂的问题。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天然气项目副总经理阿列克谢·格里瓦奇认为,“不经第三国过境,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这对于天然气接收方中国来说,也许更感兴趣”。
有没有第三条路线?
自从今年5月俄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石油签署了4000亿美元、每年向中国供气380亿立方米、期限30年的东线供气合同后,利用西线管道向中国供气的话题被热议起来。“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供气源头在东西伯利亚气田。
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于9月1日宣布,该公司准备在今年11月份中俄领导人会晤框架下与中石油签署西线供气合同。为此,公司研究了“阿尔泰”输气管道,不经第三国,直接将西西伯利亚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中俄边境。但是,这条路线地势复杂,而且还要经过自然环境保护区,所以确实阻碍了项目的实施。
能源发展基金会经理谢尔盖·皮金认为,“俄中边境在此范围内很窄,只有几十公里。从地势的角度看,不具备铺设天然气管道的最佳条件,所以,经过蒙古或者哈萨克斯坦过境更好。阿尔泰方案至今未达成一致,所以,输气路线可能会更改”。
不要重蹈覆辙
如果经哈萨克斯坦或者蒙古过境,可以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并消除环境保护的风险,但是若过境第三国,看看今天与乌克兰的冲突,就能明白该方案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阿尔法银行首席分析师亚历山大·科尔尼洛夫指出,只要有中介过境国,通常都会产生额外的问题。在这方面,俄罗斯已经多次自食其果。如果看到今天西方的局势,那么,俄罗斯恰恰应该积极摆脱第三国过境,就像目前俄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南溪项目。俄罗斯应该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任何情况下,都要警告中间商出现的危险。
拉依法津银行分析师安德列·波利休克支持这种观点,“很显然,每个想成为过境国的国家都想获得额外的收入,但是,提供资源的公司却未必能获得好处,他们要承担类似乌克兰那样的过境风险。所以,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出发,不经第三国过境的路线是最有利的路线”。
商务部 2014年09月05日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