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哈尼梯田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冬季朝阳下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新华社发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代表们讨论中国云南哈尼项目。当天,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李莹摄
中国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新华网金边6月22日电(记者王其冰、李弘)正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对本届会议中国第二个申遗项目进行了表决,随着大会主席、柬埔寨副首相索安宣布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评语中写道,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哈尼梯田体现了当地民众对自身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文物保护部门将与国际同行加强交流,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提供最好的保护,制定生态可持续和旅游管理策略,保护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改善村寨生活条件,使农民从中受益。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China's Hani Terraces),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此次申报的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红河哈尼梯田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童明康在22日会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哈尼梯田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典范,具备突出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是中国的荣耀。下一步将更加注重保护,更加注重管理,更加注重利用。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于本月16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将于27日在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吴哥遗址所在地暹粒闭幕。中国新疆天山21日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大会除审议30处“”项目外,还将总结各成员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并审议国际资金支持等事项。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哈尼族群众在梯田中劳作的场景。 新华社发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被梯田包围的哈尼族村寨(2009年2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2011年3月4日傍晚拍摄的云南元阳梯田壮美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仅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其中集中连片的达1万多亩,从山脚到山顶级数最高达3000多级。新华社发(梁志强 摄)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老虎嘴景区的梯田(2005年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老虎嘴景区的梯田(2005年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晨雾中的哈尼梯田(2005年2月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冬季朝阳下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新华社发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朝霞下的云南元阳多依树梯田(2007年11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高书文 图/文(来源:中国网)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高书文 图/文(来源:中国网)
来源:2013年06月22日 新华网